22,去私见行公益

22,去私见行公益

00:00
05:49

22,去私见行公益

【原文】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注解】

      私见:个人成见、偏见。

      铲除:连根除去,消灭干净。

      概行:一律施行。

 

【翻译】

       个人的私见要全部铲除,而对于公益的事情,要大力提倡。

【解读】

       各位听众,今天讲《钱氏家训》的“去私见行公益”。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什么是“私见”,就是看问题的出发点完全是从个人主观角度出发,“我认为”怎么样,怎么样,不客观。

       私见就是一种偏见,就是成见,很容易看错问题,看错人。

       举个例子,《吕氏春秋》里记载个小故事。人有忘斧者,意其邻之子。有人丢了一个斧头,就怀疑邻居家儿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左看看,又看看,怎么看,邻居家的儿子都像个贼。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结果呢,他后来自己找到了斧头,原来是自己不小心遗失的。这以后,再看到邻居家的儿子,怎么看也不像个贼。

        这就是可怕的主观成见,左右着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

        再讲个小故事,孔子有一次去齐国,见了齐景公,但没有见齐国宰相晏子。子贡就说:“师傅呀,我们见了国君,但是不去见当政的宰相,合适么?”孔子说:“我觉得,晏子这个人已经伺候了齐国三任君主了,这个人一定不忠诚,为人有问题。”晏子听说了之后,对别人说:“我晏子一心为公为国家,一心一意为齐国好,不管齐国换哪一任国君,我都能一心一意的帮扶好国君。这恰恰说明我忠诚呀。相反,有些人虽然只伺候过一任君主,但三心二意的,那才是真正的对国家不忠诚呢。”孔子听说后,马上承认错误,主动去拜访晏子。

       这个私见,真正的害死人,会影响到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的。

       孔子就吃了这个亏。后来齐景公想重用孔子,但晏子就不开心了,给齐景公说了几句,齐景公就放弃了重用孔子的念头。孔子之前对晏子的私见,给晏子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进而影响了孔子在齐国的事业发展。

       公益概行提倡。

       这句话,是说,私见是不能有的,但做公益之事,要积极努力的去做。

什么是公益?小者见之,就是不纯粹为自己一己之私而谋事,为集体、大众利益谋事;大者是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谋事。因为一己之私利未免有所偏颇,但众人之利益一定是具有共有性的事情。这里的公益,并不仅仅是局限于参与一点点社会慈善活动这样的公益,公益小到帮扶身边的弱者,大到为国家、民族的大利益而奋斗终身。

        人生而存活,一方面为了自己糊口而活,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活。实现个人价值,出发点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从大众之利益为出发点去做事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目标去奋斗,实现个人价值而行事的格局就完全不一样。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也是钱氏家族的优秀代表。他年轻的时候,赴美留学的之前,他的父亲钱均夫就根据钱氏家训,专门为他写了庭训:

      “人,生当有品:

      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

     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

      乃父告之”。

     钱学森谨遵庭训,在美国刻苦求学,学成后,回国报效祖国,积极参与到祖国复兴之路的建设中去。生而灿烂然,尽个人之力,创造最大值之公益。

      正是有很多像钱学森这样的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民族精英的引领,才使我们这个民族,不至于沦落到只知一日三餐温饱、只知个人声色犬马享受的庸俗化犬民,人人尽要铲除一己之私见,尽个人最大努力创造属于大众的公益,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就指日可待。

 

附:《晏子春秋▪外篇》记载了孔子到齐国,和晏子的一番故事。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飙叔深入浅出的讲解《钱氏家训》的文言文原文,并用讲故事的方法,详细解读中国古代这部实践效果最好的家训,看看别人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每天晚上5分钟,听飙叔讲故事,学国学,爱上文言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鹏_pir

    讲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