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利用了黑夜,可是要当心黎明才是伟大的力量。
听书笔记
《笑面人》是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后期作品,故事的主线发生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笑面人”格温普兰带着一张自幼被毁坏的脸容游走江湖,靠演出为生,与盲姑娘相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后来他的贵族身份曝光,可以尽享荣华富贵,他却放弃了一切,代表人民指斥统治者。雨果通过这个故事,愤怒斥责统治阶级,表达对人民的无限同情。
两位主角的生理缺陷有着如何的象征?
格温普兰长着一张很怪的脸,是人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故意毁了他的容,把他的嘴角切得很长,一直咧到耳根,看上去好像戴着一个面具,总是一副正在怪笑的表情。而蒂丝呢,她苍白瘦弱,眼睛明亮,但是她是一个盲人,永远生活在黑暗中。
雨果用这一对主人公来象征人类的苦难,他写道:“他们两个都是绝望的人。他们已经达到了灾难最深的地方。”
尽管身处灾难的深渊,但这两个人却又仿佛生活在天堂里,因为他们深深相爱。尽管两人都有缺陷,却又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蒂丝长得很美,格温普兰身材高挑匀称。正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蒂丝能够感受到格温普兰内心的善良和身材的矫健;而格温普兰,则醉心于蒂丝的美貌,蒂丝是她的女神。
为什么说《笑面人》是一部政治小说?
从1852年开始,由于反对拿破仑三世在法国的独裁统治,年过半百的雨果不得不流亡海外近二十年,这期间他积累素材,磨练笔力,创作了他最出色的小说《悲惨世界》,而在流亡生涯末年则写出了《笑面人》,它延续了《悲惨世界》控诉统治者、同情人民的情怀,虽然写的是英国,实际上批评的是拿破仑三世统治的法国,雨果认为,虽然社会体制不同,但在压迫人民这一点上,英法两国是没有区别的。在小说中,他还插入了大段的评论,评论富人的堕落和穷人的美德,评论政治环境的阴暗压抑,因此小说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主角格温普兰蹈海身亡的结局有何用意?
雨果曾说,他要把《笑面人》写成一部悲剧,为此,男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华,没能实现任何的个人理想,便都死去了。小说的结束画面,是一条孤零零的船上一条狼在吼叫,雨果认为,只有最黑暗、最悲凉的情节,才能震撼读者,让他们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产生同样的愤怒与绝望。此外,雨果在写作《笑面人》的三年里,身边也接连发生了不幸事件:他的孙子出生一百多天后不幸夭折,随即,他的夫人在布鲁塞尔逝世,伤心的雨果转向他的情人求婚,也遭到拒绝。因此,撰写这本书时的雨果,处在个人情感的最低谷,心境十分凄凉。
雨果如何通过此书确认灵魂和良心的存在?
雨果用戏班子的四名成员——格温普兰、蒂、于苏斯以及那条名叫奥莫的狼,来表现人类的灵魂和良心。他们四个都是饱受苦难的底层百姓,于苏斯年过五旬依然卖艺为生,格温普兰和蒂都是无父母的孤儿,一个被毁容,被遗弃,另一个双目失明,而奥莫既然是一条狼,它也从来就不被人视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但是在雨果看来,这几位正面人物所拥有的谦卑、关爱、同情、忠诚等品质,体现了人的灵魂与良知。
但是,灵魂和良心又都是脆弱无助的。在小说中,这几位正面人物没有任何抵抗黑暗势力的能力,他们只能互相依恋,共同抵御流浪生涯中种种风暴的侵袭。当格温普兰戏剧性地获封爵士之后,他不仅从未想过脱离这个团队,更没有想过要把于苏斯、蒂和奥莫接收到他的豪宅、他的领地里,和自己一起成为有钱人的一员。相反,他站回到了穷苦人的一边,放弃了所获得的一切,因为他相信,有钱有地位的集团是没有灵魂和良心可言的。这就表露了雨果内心的信念:只有受奴役的劳苦大众才配称得上是“人类”,哪怕是那条狼,只要它始终依恋着抚养它的于苏斯,就比那些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的有钱人更配得上“人”的称谓。
解读 | 云也退
专栏作家,记者,译者。著有《自由与爱之地》,译有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E.萨义德《开端》以及《忧思中国》等。
播音 | 秋安
策划编辑 | 周向荣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声音真有磁性
历史
请问这个声音是云也退老师本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