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讲:颜真卿《祭侄文稿》 血性情怀“天下第二行书”

第49讲:颜真卿《祭侄文稿》 血性情怀“天下第二行书”

00:00
05:49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时而痛彻心肝,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在笔法上,《祭侄文稿》笔法圆转,时而偏楷书,时而偏草书,笔随意转,笔锋内含,力透纸外,其线条的质性遒劲而舒和。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在结体上,《祭侄文稿》打破了晋唐以来结体茂密、字形稍长的娟秀飘逸之风,形成了一种开张的体势,结体宽博,平正奇险,外紧内松。结体多横向展势,左右偏旁或相向、或相背、或同向。气象万千,气势凛然,但却寄寓着奇险。有些字的俯仰变化之大,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正应和了颜真卿内心的悲壮心理。

 

在章法上,《祭侄文稿》章法自然天成,毫无雕饰,恣意灵动,在继承二王书风的同时走出自己的道路,与“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不同,颜真卿行书更为宽绰疏朗,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不在意字距、行距,时疏时密,完全是随心所欲。每一行的中轴线或左或右或倾斜,章法安排取决于情感的抒发过程。以至于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可见其完全是情绪的左右之下所完成的。

 

在墨法上《祭侄文稿》墨法苍润,流畅自然。渴笔枯墨,燥而无润,干练流畅,挥洒自如。全文不到300字,只用了七次蘸墨,到了一笔墨写下了53字,留下了干枯压痕出现难以控制的伤痛轨迹。是书法创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华文化

    王老师 临习的,形神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