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最高价值的布施是什么?

47.最高价值的布施是什么?

00:00
11:53

除了金钱上的布施,佛陀告诉我们若内心持“无所住的心”,外在去行布施,教导众生明心见性,这才是最高价值的布施。如何在每一个当下〃心不住法〃自在你的心,真正证悟佛学的智慧呢?请听本集精彩解惑。


1、学佛的智慧在哪里?什么

2、样的人可以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12)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我们再看下文:“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金刚经》里面任何一个“心”字,一直都是指心头气血微微变化的当下所产生的各种知见,读《金刚经》的一开始,每个人就得咬住这个目标不放才能够有一点点收获。人们常在心头气机一动的时候有各种法的执着。

说“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那“法”是什么呢?眼耳鼻舌身意是法,色声香味触法也是法,所有高下、好坏、你我、得失这一些都是法,佛法也是法,方法也是法,手段也是法,这一些统统称为法。然而观察我们的内心的时候,心头一气的动静上有没有这些东西存在呢?没有的,没有的。心头的气机只跟外在的一切变化相感应,这是本性的自然效应使然,而在你的内心产生一种微微的气血的感受,这是自然变化使然,自然的感应使然。可是这个感受起伏变化的当下它只是尽情地起伏变化,可是不含摄着这些对待意义在里面,气血上若有任何的知见存在叫作“心住于法”。

我们再看“布施”两个字。“布施”不一定是指金钱上的布施。布者,普也,就是普遍性的;施者,善也,把你的金钱学问往外去施散,就叫做施。若能够示范正确的言行,示范正确的持心方法,让众生都能够在内外的领域中受益,这些都叫做布施。以无所住的知见行布施,时时观照内在心头气机变化上没有攀附一点知见,内心持这样的心,外在尽量去行布施,这个便是教导众生在本心本性的福田上得到了一个正确的耕耘。你要这样示范,他们才会这样学,这将使你自己以及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内外明澈,永不迷昧,这样的功德大到不可限量。若是你在行布施的时候内心有所求,有所造作,有所攀附,那么这就像一个人走入暗室一样,不止是你也包含所有向你学习的人,所有的人对于心性上的真相都将一无所见,这个叫做一人盲引众人盲。因此布施是以能够帮助众生明心见性作为它的最高价值的一个主轴,这是最高价值的布施。菩萨在行布施的时候,“心住于法而行布施”,所有的人都将一无所见,菩萨应该心不住于任何法去行布施。

我们看下文:“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内心有所变动的那一霎那,依然观照他的清真,不住于任何的法、任何的价值、不住于任何的知见,这个时候就像我们的眼睛开了,像瞎子的眼睛开了,你将会看到所有的光明,看到所有种种颜色的美好。所以当无的当下不是都没有了,而是一切的美好。从这句话我们知道,当心无所住的时候,不是没有东西,是看到真正的美好,真正的真相,一切的真相。所以当我们的心无所住的时候,当我们一念不起的时候,正是见到所有一切的智慧,一切的光明,见到我们的本心本性的当下。

我们看《华严经》,“声闻在如来会中闻法,如盲如聋,为住诸法(相)故也。”“声闻”就是见文转诵之流叫声闻,天天敲打念唱之流叫声闻,或者是翻译经典文句,而不求实效之流叫作声闻。这一些在如来会中听如来说法,例如说,这本《金刚经》就是祂所说的法,《心经》也是祂所说的法,虽然是听到同样的文字同样的语言,可是呢祂说“如聋如盲”,好像听不到,好像看不见,为什么呢?祂说“为住诸法(相)故也”。因为声闻之流在内心气机一动的霎那,无法观照他的清真,而是在内心的气机一动,总是攀升着无尽的对待知见。因此在这个学问,不论听闻多少的经典都是“如聋如盲”他们毫无所得。所谓“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并不表示世间的事,你都已经能够未卜先知,不表示这一题数学你也会,那一题化学你也会了,你开了无量的智慧了,不是这样,而是指心上的罣碍都已经了然于胸。我们可以不会这题数学,我们可以不懂那题化学,我们虽然不是什么都懂,可是你可以在每个当下自在你的心。我不了解这题数学并不障碍我的本性,我不了解那一题的化学物理并不障碍我的本性,这并不影响我的智慧。佛学的智慧并不是以你会算哪一题的数学化学来衡量,也不是以你能够预知三世因果来衡量,你可以知道每一个人家里发生什么事来衡量,不是。学佛的智慧是在于你内在的感受发生时,能让这些感受毫无罣碍地发生,能让它毫不伤害本性地发生,所以这个“如人有目,见种种色”,指的并非你能够预知过去未来,不见得每一个事情来问你,你都能够未卜先知,而是对于内在的气机正在起伏晃荡的时候,不攀附任何高下好坏的定力跟智慧。

例如一个小孩子早上起床的时候,只要他的心头微微地一紧,他就会对起床感到嗔厌,而他会选择继续躺着心头会比较松,他会继续躺着感到满足。因此他会在该起床的时间选择继续赖床,他会在迟到跟赖床之间不断地挣扎。简单的说,这个心头的一点点紧对这个小孩来说,是代表喜欢还是讨厌呢?这个讨厌的知见已经深深地卡在这一丁点的气血上面,它只要一紧,这小孩就是总是认为讨厌,起床就紧,所以起床就讨厌,所以不断地在迟到跟赖床不断地挣扎。仔细地检验这个小孩到底是爬起来的力量不够,还是另有一个因素在拖累着他呢?绝对不是爬起来的力量不足,而是另有一个微不足道的感觉在拖累着他。这一丁点感觉本来微不足道的,但那个感觉于法有住,他在这个气血的起伏上攀附了知见,因此产生了很大的迷昧。若是能够慢慢地观察到那一丁点的感受的真相,进而学习让它的存在是毫无意义,毫无罣碍的,那么你便得到解脱,你便得到自由。这个便是不住于法,而得到光明看到种种颜色。

我们再继续往下看,“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当来之世,就是指前文里面所讲过的后五百岁,也就是如来佛在灭度之后2500年到3000年之间的这段末法时期。能够从师秉受诵读在心,精进不忘依义修行叫作“受持读诵”,这个意义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在这个末法时期,如果有善男信女能于此经,依照心性的主轴来检验、来受持、来读诵,则为如来,说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如来。我们读到这句话已经也可以证明,前文中所谓的“如来”这两个字并非专指如来佛,而是指能够在他的内心上如其本来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如来的,而这也是如来佛祂最终的心愿,所以“如来”这两字不是如来佛的专称,在这里已经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说“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

我们再看下文,“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为什么可以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呢?因为他能于此经受持读诵。怎么读诵呢?用心读,用心诵。一个人将这个学问落实在心性中的人,去读去诵,以佛的智慧,任何佛都可以知道这样的人即将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能够将这一部经的真义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中分分秒秒去落实、去行持。过去诸佛是这样成佛的,未来诸佛也是这样成佛的。因此知道这个人呢,已经走在即将成佛的道路上,因此说“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happydays_64

    心,指每一个心头气血的变化

  • 言观观言

    感恩!

  • 笨笨的素素

    气血上若有任何的知见的存在,叫做心住于法。 将经意分分秒秒中去落实,去行持就已经走在成佛的路上了。 反之,一旦心住于法布施,则走上一人盲引众人盲的歧路!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渔皖皖月ya

    感恩感恩

  • 笨笨的素素

    金刚经里面任何一个心字,一直都是指心头气血微微变化的当下所产生的各种知见。 气血上若有任何的知见存在,叫做心住于法。 这集里还剖析了赖床的原理,原来起不了床确实是因为“气”,就从这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