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齐安城楼1》

杜牧《题齐安城楼1》

00:00
15:27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齐安:唐郡名。天宝元年(742年)改黄州置,治黄冈县(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武汉市北部,红安、麻城、黄冈等县市地。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黄州。

呜轧(yà):象声词,形容号角吹响时的声音。古时在城楼吹号角以报时。一作“呜咽”。江楼:指黄州城楼。

微阳:黄昏时光线微弱的太阳。晋潘尼《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谷风散凝,微阳戒始。”,潋(liàn)潋:波光闪烁的样子。这里借指阳光。汀(tīng):水边平地。

凭阑:即“凭栏”,身倚栏杆。

故乡:指长安。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

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

 

  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因高祖武德元年改隋郡为州,玄宗天宝元年又改州为郡,肃宗时复改为州,所以有这种情况),“齐安”则是黄州的郡名。诗当作于武宗会昌初作者出守黄州期间。

 

  这首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几乎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明人杨慎说:“大抵牧之诗,好用数目垛积duǒ jī,释义为堆积,积累。,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升菴诗话》)清王渔洋更说:“唐诗如‘故乡七十五长亭’、‘红阑四百九十桥’,皆妙,虽‘算博士’何妨!……高手驱使自不觉也。”(《带经堂诗话》)说它数字运用颇妙,确不乏见地;兹再予伸论如下。

 有两种人以数字入诗歌,一种是诗人,另一种是数学家。

 

    先说诗人以数字入诗。数字虽枯燥,但一经诗人点化就妙趣横生,有时还能收到行文流畅甚至气势豪迈的效果,古人多擅此道。如李白的“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白居易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等等。但算起高手来还要数初唐四杰的骆宾王。骆宾王特别喜欢在对仗中使用数字对,人称算博士。比如他在《帝京篇》一首诗里就一口气用了五联数字,按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 东方朔自夸三冬所学知识已经足够,张释之叹息为骑郎事十年也未有升迁境遇。三冬自矜诚足用,此处用东方朔的典故。据《汉书》记载,东方朔少无父母,由兄嫂抚养,十三岁时学书,“三冬文史足用”。三冬,三年。十年不调几遭(zhan)回,用张释之的典故。张释之为骑郎时,十年不得调。调,升迁。追回,难以前行,困顿。

 

       “且论二八千金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三条九陌丽城偎,万户千关平旦开。”

 

       “小堂绮帐三千万,大道青楼十二重。”

 

从十以内的数字一直排到千万,可以说是气象万千。

 

    但骆宾王死后一百多年,唐朝又出了一个精于计算的诗坛高手,就是人称小杜的杜牧。杜诗长于计算,而且暗藏精微,如:

 

       “三年未为苦,两郡非不达。”(《池州送孟弄水亭》)

 

       “因思上党三年战,闲咏周公七月诗。”(《即事黄州作》)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边六问津。”(《和州绝句》)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题齐安城楼》)

 

       “四百年炎汉,三十代宗周。”(《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

 

       “歌吹千秋节,楼台八月凉。”(《华清宫三十韵》)

 

    明代杨慎说:“大抵牧之诗,好用数目垛积,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升菴诗话》),清代王渔洋更说:“唐诗如‘故乡七十五长亭’、‘红阑四百九十桥’,皆妙,虽‘算博士’何妨!”(《带经堂诗话》)

 

    “二十四桥”史有定论,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有:“廿四桥即扬州城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的说法,“南朝四百八十寺”虽不可考,但大体可信。

 

    而“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却值得我们考证一下。据史载,杜牧作此诗时客居黄州(也称齐安郡),而家乡在首都长安的杜陵。古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以三十里一长亭计之,则从黄州到长安的距离约合七十五亭。我们根据史实作实际验算为:30×75=2250,合2250里路。据《通典·州郡典》记载:“齐安郡去西京(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即实际距离为2255里,与杜牧诗中的推算相差甚微。可以计算出绝对误差ΔS=5里,相对误差5/2255=0.22%,精确程度叹为观止!

 

    至此,杜牧和骆宾王的计算能力可以立判高下;如果我们不好摘下骆宾王算博士的称号,至少也得授予杜牧博士后了。

 

    至后来则数字入诗泛滥,很多是逼良为娼似地拉数字入诗,如宋朝理学家邵雍的《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前两句尚可,后面两句就牵强。到“一片-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九十来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就更无足观了。

 

    再说数学家以数字入诗。中国古代数学家南宋如杨辉开始,元代如朱世杰、丁巨、贾亨、明代如刘仕隆、程大位等,他们以歌诀形式提出各种算法或用诗歌形式提出各种数学问题。此类数字入诗,不深究时饶有情趣,深究起来就很费脑筋,甚至让人望而怯步了。姑举一例,如《孙子算经》有著名的“鬼谷算”或称“韩信点兵”问题,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用诗歌形式,写出了数学解法: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拿3除的余数乘70,加上5除的余数乘21,再加上7除的余数乘15,结果如比105多,则减105的倍数。上述问题的结果就是:(2×70)+(3×21)+(2×15)-(2×105)=23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淳醇纯1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第三句觉字,仄声好于平声。按律,或当为仄声;循意,长觉觉来,觉十年醉梦沉沦。

    秋语荷塘 回复 @淳醇纯1: 谢谢

  • 可人_xn

    老师这首诗好难听懂

    秋语荷塘 回复 @可人_xn: 明天还有呢

  • 月影西窗云阁主

    老师不仅会讲诗,也会讲数学,厉害

    秋语荷塘 回复 @月影西窗云阁主: 我也不会算

  • 听友77776005

    诗词里的数字,大都不是确指,不能推敲的。杜牧这个算例外吧,也许是蒙对了!

    秋语荷塘 回复 @听友77776005: 老弟来了

  • 再生缘_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