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为什么要保持不求满足的心态

【第十五章】为什么要保持不求满足的心态

00:00
11:00

第15章  为什么要保持不求满足的心态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道德经》第十五章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老子特别用了这四个字,叫做微妙玄通。


“微”,是那个头,很精微;“妙”,是指他的心思很精妙,所以妙不可言;而他的功夫很深奥,叫做“玄”;而且他什么都通,一点没有阻碍。


因此一般人,他没有办法来形容,只好用微妙玄通来形容。他就说深不可识,太深了,没有办法了解。


千万千万记住,很多人读《道德经》以后,他要修道,他就表现出一副深不可识的样子,而他本身的功夫又不足。因此,他就走偏了,叫作故弄玄虚。故弄玄虚是假道学,不是真的道。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容”,是形容、描述的意思。实在没有办法,用简单几句话把道说清楚,所以只好用各种方法,来勉强形容什么叫作道。


接着,老子用七句话来形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渊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这七句话分成四段,正好是“微”两句,“妙”两句,“玄”两句,“通”一句。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豫”,就是迟豫不决。“若冬涉川”,好像冬天要过河。


在北方的人都知道,冬天河面是要结冰的,但是冰面并不一样厚,有的地方很厚,有的地方很薄。如果人走在薄的地方,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因此,冬天要过河,人当然是迟疑不决的。


“犹兮若畏四邻”。“犹”,就是犹豫不定。“若畏四邻”,好像他对四周的人都心存戒惧。因为他怕干扰到别人,怕吵闹了别人,怕引起别人的不安,怕被人家笑话。


豫跟犹结合在一起,就叫作犹豫。犹豫,就是从外表看,这个修道的人,很犹豫不决,左右为难,摇摆不定,把持不稳。


我们都看不起这样的人,可是真正看懂了他,就知道他思虑精微,能够洞烛机先。因为一切都在变,你就随机去应变就好了。你怎么可能讲清楚呢?

 

“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这两句话是讲妙的。“俨”,就是严肃,严肃得好像做客人一样。


现在有很多小孩子,随着自己的父母去拜访人家。可是到了人家那里,好像在自己家里面一样,到处拿这个,丢那个。这样父母是不是很尴尬?主人也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办好。这就是不够严肃。


“涣兮其若凌释”,“涣”,就是焕发,精神很焕发,像春天的阳气。春天的阳气,它的功能就是使冬天的冰整个溶解,变成水来滋长万物,这就叫释。


“释”,就是冰释。“敦兮其若朴,渊兮其若谷”。“敦”,是敦厚。“朴”,是没有经过雕刻的原木。


凡是没有经过人工去改造的一些素材,都叫朴。我们说这个人很朴素,就是说他是“素材”,今天叫素人,素人就是没有社会经验的人。

 

“敦兮其若朴”,好像从来没有见过世面那么朴素。“渊兮其若谷”,“渊”,是很深的意思。“其若谷”,好像空旷的山谷。


这个渊够深,够大,够广,容得下万物。我们常常讲某人虚怀若谷,就是说这个人的胸怀像谷一样宽广,可以容纳所有的事情。


其实,我们做人不能太计较小的事情,讲过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里头变成疙瘩,这就叫玄。


“混兮其若浊”,“混”,是混而为一的意思。因为混而为一,所以不可捉摸。不可捉摸,就是浊。那怎么办呢?


让它静一下,自然就澄清了。越急,越没有办法,越可能徒劳无功。所以,先把心安静下来,水也会跟着安静下来,这是有感应的。

 

老子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两句话非常有意思。谁能够做到浊的时候,什么事都不做,就安安静静地慢慢等它变清?


谁能够在动的时候,不要阻止它,自己先安静下来,用感应的力量,让它也慢慢静下来,然后徐徐地生出你所要的东西来?


道理其实很简单,你回家肚子饿得要命,可是太太在厨房里面还没准备好吃的东西,你就要读这两句话: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先静下来闭目养神,她那边知道你回来,自然会加快。


干吗跑到厨房咄咄逼人?讲些“肚子饿得不得了”的废话,这只会让她越来越慌张,还可能因为慌张把本来煮好的汤,打翻了。你还吃什么东西。

 

“熟能浊以静之徐清?熟能安以动之徐生”,所以这个“安”跟“静”,是我们必须要去修养的东西。


保此道者,不欲盈。懂得这个微妙玄通道理的人,会始终保持不求满足的心态。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因为它始终不盈满,所以能够不断地继旧开新。这才是最要紧的东西。


满满的容器,是装不进去东西的,也产生不出新的东西。我们不反对变,也不反对新,但是我们反对乱变,反对不成熟的新。


不求过多,不求过快,即使有所新成,也不能夸示于人,这是修道人的修养。


“你们等等,新的要出来了”,然后一出来,大家一看乱七八糟的,这种案例太多了。你没有准备好,可是你等准备好再宣布,你会觉得哎呀,我已经先机被人家夺掉了,今天整个社会,乱就乱在这里面。


他抢快呀,快。欲速则不达。古代人的智慧,在我们这一代几乎全部都废掉了。


所以,老子老早就已经知道了,现代人最需要的,就是第十六章虚极静笃的功夫,叫作归根复命。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64012ixsr

    曾仕强学堂 回复 @1364012ixsr: 感恩您的留言,每天坚持学习,收获幸福人生。

  • 和咖啡一起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和咖啡一起:

  • 热汽团_小瑶池

    上一章讲了[道纪],这一章又进一步很全面的形容了[道],道是微妙玄通的,道要人考虑周全犹犹豫豫如履薄冰,道要人严肃恭敬,道要人蕴含生机,道要人敦厚谦虚虚怀若谷有大胸怀,道要人和光同尘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如果一个人,他可以用富有耐心的、懂得变通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浑浊的事物变得澄清,用安宁稳妥的、轻柔和缓的变动来让万物徐徐生长,让原来凋敝荒芜的一切重新焕发生机,那么他就掌握了“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所以,着急上火、心急如焚、大喊大叫、疾风骤雨、歇斯底里、非黑即白、过分苛刻,都是没有懂得道的表现,也基本都是没有用的,反而会引来“反弹”。

    蔡君泽8 回复 @热汽团_小瑶池: 我把你的评论都摘抄下来了,希望你可以继续写下去

  • 凤翔887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为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凤翔887:

  • 听友198302288

    客服,能退订吗

  • yms213

    很多地方文字翻译错误,是不是改了版本

  • 1517777uumu

    是不是少了一句:澹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

  • 一一喜语

    曾教授让我们醍醐灌顶

  • 听友194743662

  • 一一喜语

    人要知足,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