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544期:《西游记》暗藏的3条处世绝学,你不可不知

2019-544期:《西游记》暗藏的3条处世绝学,你不可不知

00:00
11:46




说到《西游记》中高情商懂世故的人,大家都会想起猪八戒。


但整本书中高情商懂世故的又何止猪八戒一人呢?


鲁迅先生曾评价《西游记》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整部《西游记》更是暗藏了许多处世绝学。




不在言语上胜过别人


古人云:“见人宜说三分话。”


意思是,话不需要说得太满,需懂得留白,给人留有余地,才能避免误伤他人,留下后患。


天庭决定招安孙悟空时,武曲星欺负孙悟空不懂天庭规矩,建议用一个芝麻小官打发孙悟空,他对玉帝说道:


“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


太白金星明白以孙悟空的个性,很难接受这样的屈辱,他内心担忧孙悟空一旦知道了真相,必然还有一场大闹。


但他更明白武曲星为何这样建议,而且无人有异议的原因。


他知道武曲星为人强势,好面子。


当着玉帝和众多仙君同僚的面,太白金星没有直接反驳武曲星,而是温婉暗示说:


“武曲星君叫他去管马?只怕他不肯。”


但武曲星固执己见,反而回击太白金星道:“已经不小啦!”


太白金星听完,不再说话。


他知道若此刻继续提出反对意见,一定会当场激怒武曲星,也容易被众多星君所埋怨。


所以他选择不在言语上胜过别人。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懂得话到嘴边留半句,点到为止,这种让步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明朝文学家吕坤在《续小儿语》里说:“怒多横言,喜多狂言。”


很多时候,人际关系的交恶,都是从多嘴多舌开始的:


有些人,不顾场合,当面指出他人的缺点,这种“为别人好”,却经常不被理解,反遭嫉恨。


有些人,不顾场合,大放厥词,夸夸其谈,这种自以为是的炫耀,只能被周围的人鄙视。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不扬人恶,不夸己能,自然能获得好人缘。


所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话到嘴边留半句,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做人做事,话到嘴边留半句,方为君子之为。




找准定位为成功加速


很多人怀才不遇,其实只是才华用的地方不对,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


《西游记》中,喜欢沙僧的人很多,都觉得他是一名“暖男”:

 

他稳健厚重,他没有大师兄孙悟空的桀骜不驯,也没有猪八戒的油滑世故;


他任劳任怨,承担了取经路上的大部分后勤工作;


他也是团队意识最强的人,每次团队内讧,都是他居中调停。


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沙僧是犯了重罪被“流放”到取经团队里来的。


沙僧因触犯天条,被贬到了人间的流沙河。


他在流沙河兴风作浪,靠吃人度日。


更残忍的是,在吃了九个过河的取经人后,沙僧把他们的头颅做成了骷髅项圈。


但到了唐僧的团队后,沙僧却变成了老实忠厚的“沙和尚”。


这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沙僧对自己的超强定位能力。


唐僧乐善好施,不忍见杀生,沙僧就收起了满身的杀戮之气,做个善良老实的徒弟。


降妖除魔的本领不如孙悟空,沙僧就不学猪八戒那样跟孙悟空比本领,争抢着表现自己。


知道自己没有二师兄猪八戒甜言蜜语哄骗师傅的本事,他就老老实实的做任劳任怨、老实贴心的小师弟。


但沙僧并不是一味地做“老实平庸”的徒弟,当大师兄不在,二师兄躲懒,恰好遇到妖怪的时候,他又挺身而出,奋勇保护师傅,适时展示自己的能力。


沙僧的精准定位,让他在取经路上受到的磨难最少,最后也被封为金身罗汉。


世上从没有蠢货,只有放错地方的天才。


人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西游记》中同样找准自我定位的还有白龙马。


曾是龙王三太子的他,到了唐僧这里虽是小徒弟,却因为师傅需要坐骑,就把自己从龙变成了马。


沙僧和白龙马都有着快速进行自我定位的能力,但与之相比,孙悟空的自我定位能力就有点弱。


刚被唐僧收为徒弟的时候,孙悟空就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依然把自己当成 “齐天大圣”,而不是唐僧的徒弟,所以屡屡与上司闹矛盾。




直到后来,经历种种磨难后,孙悟空才明白自己的身份与位置,与团队相处和谐起来。


找不准自我定位的人,纵然满腹才学,也没有发挥的余地,更何谈成功。


千里马不在疆场驰骋,而在田间拉车,终究有一天会失去千里马的神采;


人找错了自己的位置,一样有志不能伸,有才不能展。


生活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也不能把自己固定在某一位置上。


像沙僧一样,遇到变故,不抱怨、不沉沦,努力找准定位,施展自我才华,才能为自己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


人生只有找准定位,才能更好地为成功加速。




能用脑时别用嘴


小时候看《西游记》,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悟空的那几句口头禅:


“妖怪,吃俺老孙一棒。”


 “你也不打听打听你孙爷爷的威名!”


“俺老孙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


“妖怪,哪里走!”


孙悟空虽口头不饶人,但妖怪们却不怎么吃他这一套。


马云曾说“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讲话。”


有时候,打败敌人,靠的是脑子而不是嘴巴。


《西游记》第十七回,唐僧他们途径观音院,被黑熊怪偷走了唐僧的宝贝袈裟。


孙悟空前往黑风洞讨要,与黑熊怪打斗多次。


第一次打斗时候,他两个从洞口打上山头,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


黑熊怪便道:


 “今日天晚,不好相持;待明早来,与你定个死活。”


第二次打斗,黑熊怪与孙悟空斗了数十回合,依然不分胜负。渐渐红日当午,黑熊怪便举枪架住铁棒道:


“孙行者,我两个且收兵,等我进了膳来,再与你赌斗。”


两次打斗,黑熊精寥寥数语,便将在洞外的悟空气得跳脚,更是大声斥责黑熊怪道:


“儿子莫走!要战便象个战的,不可以天晚相推。”


“你这个孽畜,教做汉子?好汉子,半日儿就要吃饭?


似老孙在山根下,整压了五百余年,也未曾尝些汤水,那里便饿哩?


莫推故,休走!还我袈裟来,方让你去吃饭!”


但除了说这些,孙悟空面对黑熊怪的行为,别无他法,最后还是靠观世音菩萨,制服了黑熊怪。




用脑会事半功倍,用嘴只能逞口舌之快。


黑熊怪看似耍无赖的行为,其实何尝不是一种聪慧的计谋。


黑熊怪心里清楚自己的实力终究比不上孙悟空,虽然暂时胜负未分,但再打下去,自己肯定不占优势。


于是,他及时鸣金收兵,用言语激怒孙悟空离开,好让自己得以修养,尽快恢复实力。


黑熊怪的聪明在于他比孙悟空多思多想,实力不敌的情况下就靠智取,而不是靠嘴上争赢了对方。


老子说:“大辩若讷”。


真正有智慧的人,靠的都是聪明的脑子。


人最宝贵的是智慧的大脑,所以能用脑时别用嘴,才能事半功倍。




处世绝学,不可不知


有人说,《西游记》顺着看是故事,逆着看是世故。


可见,即便是吴承恩笔下的妖魔精怪,想要生存与生活,也要懂一定的处世智慧。


人生在世,掌握一定的为人处世绝学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可不知、不可不学的一项加分技能。


正所谓:


“不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人际关系更和善。找准自我定位,助力实现人生价值。能用脑时别用嘴,成功快人一步。”


所谓处世绝学也并非贬义的世故圆滑,而是懂进退,知自我;心中有杆秤,行动有底线。


处世绝学也是一种修养、一种谋略,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适度懂得一些处世绝学,能让我们的人生事半功倍。


人生在世,处世绝学,不可不知。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私信回复“福利”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起好好听书

    沙和尚太厉害了

  • 1862572ixgt

    写的精彩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