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心得012:上卷【二】B

王阳明《传习录》心得012:上卷【二】B

00:00
08:50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传习录》
一、著作简介
《传习录》书名出自《论语》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句中的“传不习乎”,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中卷有书信八篇。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回答了对于知行合一、格物说的问难之外,还谈了心学的根本内容、意义与创立心学的良苦用心;讲解致良知大意的同时,也精彩地解释了心学宗旨;回答了他们关于本体的质疑并且针对各人具体情况指点功夫切要。另有两篇短文,阐发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主要内容是致良知,王阳明结合自己纯熟的修养功夫,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四句教,使得心学体系得以齐备。

二、圣人简介: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幼年本名王云,后来改名王守仁,字伯安,因为曾经在会稽山阳明洞隐居修道,自号阳明子,他的弟子、门人称他为阳明先生,所以后世更习惯称他王阳明。在儒学发展史上,王阳明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身前身后,儒学的面貌是不一样的。借用哈佛教授杜维明的话:“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

三、讲师简介:


杨军先生,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研究所兼职教授、民族研究所兼职教授、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兼职教授、廉政研究中心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四、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杨军先生于2016年,在其创办的启予国学门中为弟子们讲授的师门内部课程,为更好地弘扬国学,先生同意将本课程的剪辑版录音发布于此,特邀各位有缘听友吸纳品评。


五、启予国学门简介:


启予国学门,由吉林大学杨军教授于2008年创建。由一群热爱国学,愿意为国学复兴而做出努力的人组成。其宗旨是:弘扬国学,特别是提倡儒家思想和儒家的修身方式。其愿景是:通过国学改变世道人心。
启予国学门的学术思想传承自新儒学“三圣”之首、一代儒宗马一浮先生。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国学大师、吉林大学教授金景芳先生是马一浮先生的亲传弟子,启予国学门创始人杨军先生的导师吕绍刚先生,是金景芳先生的学术传承人。


六、加深了解:


如想更多了解杨军先生,或了解启予国学门的相关信息,欢迎您添加微信公众号“启予文化”了解相关信息,如有意愿加入师门,也欢迎通过此方式与我们联系,只要您愿意为弘扬国学出一份力,愿意通过修身提高自己,启予国学门都欢迎您的加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天佑世華

    越听越有味道了,好好好

    账号迁移至启予国学 回复 @天佑世華: 您好,咱们的账号迁移了,已经迁移至“启予国学”。请您搜索“启予国学”关注收听。 qygxshunming

  • 未灬见

    账号迁移至启予国学 回复 @未灬见: 您好🙏🏻😊咱们的账号已迁移,请搜索“启予国学”关注并继续收听。 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 如是009

    道心人心,理解有误,人心清净,就是道心,道心染污,就是人心,所谓染污,主要是私心私欲,所以说要去人欲,人欲洗刷干净,人心就转换成道心,也就是天理。存天理,就是止于至善。去人欲的过程就是格物,就是致良知的过程,此过程到了惟精惟一,就是致良知,良知就是至善,就是天理。至善,没有成功的概念,也没有善恶的概念,只是如赤子之心,发乎本心的亲民,为众人谋利益,亦不居功,亦不自傲,如天一般,天覆地载,生化万物,天何言哉?到此即是圣人境界。

    legend1108 回复 @如是009: 我有一事不明,想请教您一下。人在这个社会结构中,大家都是在利益链条上的,都有一个利益分配的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点可以理解,有时也能做到。但是己所欲施于人,这个分寸怎么拿捏?这里面就涉及人和我的利益分配问题。如果存天理,就应该无视这个问题,或者跟对方说一句:无所谓你看着给,我不是为了钱而做事,我是通过做事在磨练如何顺应天道。这样做似乎又不太妥当。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随行就市,按照已有的社会分配规则来办,不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请指教!

  • Martin_uW

    我说各位评论者,都别教条主义,别还没听全就开始各种鄙视,以期抬高自己,什么意思呢

  • 念一静

    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1820039uknl

    不敢苟同,我理解所谓道心即良知,人心即私欲

    元一疗愈 回复 @1820039uknl: 没有两个心

  • 1319211dttn

    满口胡说八道,王先生要是泉下有知,定会破口大骂,你这么瞎讲心学,真该打你嘴巴

    冷为冰 回复 @1319211dttn: 哪里不对的可以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 kukazhao

    人心——道心受到私欲的蒙蔽。 道心——人心没有受到私欲的蒙蔽。 心,只有一颗!理解了,说一心也可以,说二心也不错。不理解,一心、二心都没有用。

  • 颜林1

    修行就是去处后天习性的蒙蔽,多去观情欲念

  • 这一刻_tg

    希望老师多上传一些讲传习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