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龟蒙|古代在龟蒙的祭祀仪式你知道吗?

解密龟蒙|古代在龟蒙的祭祀仪式你知道吗?

00:00
06:25

蒙山,自古属于东夷文明,是祭山文化的发祥地, 如今它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当祭山文化的发祥地多了另一种身份后,这古老的祭山文化就更世人瞩目。


蒙山是附近地区内部落或者邦国的祭祀对象之一,因此无论是蒙山地区的土著蒙国还是风姓后裔的颛臾国,他们对于蒙山的祭祀都是自发地,是部落传统之一。这种祭祀活动一直延续在这些蒙山脚下的部族、邦国之中,到了西周时期,这一传统又加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原的统治者周王室,为了怀柔蒙山地区的土著民众和邦国,很自然的接受了祭祀蒙山这一传统,并且将之升格为更高层面的全国性的祭祀活动,即是《论语》中所说的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将颛臾国作为周王室的代表去祭祀蒙山。这种一国一邦的祭祀传统被加上了国家的印记,一跃成为王室的祭祀之一,这种人为的提升,使得蒙山祭祀在先秦时期变得尤为的重要,而周文化的进入也加速了祭祀相关文化的发展,丰富了蒙山文化的内容。


西周分封颛臾国后,以其主祭蒙山,据《蒙山志》记载,西周以后,颛臾国对蒙山的祭祀:每年四举:春东、夏南、秋西、冬北。现在尚存的古蒙祠即是当时夏季祭祀蒙山的遗址。《水经注》记载:治水东流迳蒙山下,有蒙祠,该遗址位于蒙山主峰南麓今平邑县柏林镇(现属蒙山旅游度假区)万寿宫西邻,是游览蒙山龟蒙景区和登临主峰的起点。具体的祭祀仪式已无从考证,但是根据山岳祭祀的分类——“就祭望祭来看,在西周时期颛臾王是亲临祭坛祭祀蒙山的,即就祭


自西周至于北宋前期,蒙山祭祀的对象始终都是蒙山神灵,但到了北宋熙宁年间,祭祀对象出现了变动。据光绪《费县志·金石》所载《熙宁残牒石刻》,北宋神宗皇帝应地方所求,出于论德报功的目的,封颛臾王为潜应侯。宣和间又因为颛臾王显灵平寇,邑赖以安而加封其为英烈昭济惠民王,古蒙祠也改名为英烈昭济惠民王庙,当地民众称之为大王庙。至此,蒙山神的祭祀同颛臾王的祭祀合二为一,但是这种合并不仅仅因为官方的一个封号的问题,而是地方百姓或者说地方士人对于颛臾王的敬仰之情,使得这种改变基本没有遭到多大的阻力就施行于世。1981年在古蒙祠遗址中出土了一块重达2000克的宋代亚腰型银锭,便是宋代官方祭祀蒙山的证据。另外,北宋宣和年间,道士贾文在此创立玉虚观,古蒙祠成为道观的附属部分,从此以后,玉虚观的道人往往也成为蒙祠监管人,也就是住持玉虚观兼灵显庙事道士的职位,负责祭祀蒙山的仪式。金元时期基本上因循这一方式。另据光绪年间的东蒙山嘉惠昭应王庙碑”(在今蒙山翠云观后)碑文:金明昌年祠内始有封神,今存石主,文显嘉惠昭应王数字,并缺年代。推断出金代曾对蒙山神重封尊号。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诏去岳、镇、海、渎历代封号,止以山水本名称其神。蒙山神与颛臾王重新剥离开来,蒙祠也恢复其最初的用途,即专以祭祀蒙山神灵。弘治元年(1488)更是将颛臾王的祭祀改在蒙阴,彻底将二者的祭祀隔离开来。


这种包含政治和宗教意味的特殊祭祀,拉开了千年蒙山文化的序幕,也是流传至今的蒙山祭祀的由来。蒙山祭祀的形成渐渐的在民间流行,并逐渐建成神灵崇拜的庙宇,神灵崇拜是宗教信仰的基础,因庙宇空间与崇拜行为而形成群众性仪式活动——庙会。蒙山的庙会活动丰富多彩,又饱含着独特的民俗风情。你还想了解哪些龟蒙旅讯呢?请继续关注龟蒙新声活,“声”临其境感受龟蒙的魅力所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