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曲:最初是在音乐会之前的暖场曲,告诉大家音乐会即将开始,后来成了独立体裁
·印象最深的圣母颂:2000年,巴赫逝世250周年的雨中的室外演奏
想要了解音乐走近音乐,于是在35岁那年开始学钢琴,音乐于我,以前只是背景只是陪衬,现在能欣赏音乐沉醉其中,这让我非常喜悦满足。之前在微博上也关注了田老师,没想到田老师又推出了这个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节目,希望能借由这个节目,在接下来的一年,带领我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
Yukee_77 回复 @青山田: 我6岁
作为一个音乐盲,五线谱都不怎么会看。听了田老师的两节课,田老师的课让我爱上了巴赫,爱上了古典音乐。老师的课既有对音乐的专业解读,也有对音乐家身世的简要勾勒。短短十几分钟,却是收获颇丰。另外老师的声音很好听!
原来圣母颂是这么来的,个人喜欢大提拉的旋律线
mcferrin的演绎每次听鸡皮疙瘩都起来
Claire七点钟 回复 @Yuniii: 網易雲
大家好!我是温仕滢,今年八岁,刚刚会弹圣母颂
听了田老师的讲解,了解到巴赫的音乐不是命题作文,很多音乐听了以后会自觉带入画面,比如田野或是江河。身为菜鸟的我,觉得巴赫的音乐比较像数学函数,音符像自变量,整首曲子就是因变量。函数又分一元二元和多元,又有可导不可导之分,对应的线条有连续不连续、光滑不光滑…
Nitrolove 回复 @gloriaguo_qv: 推@喜马社区
切菜这一段,很有共鸣。我不会弹琴,对音乐一窍不通,但我练习毛笔书法,有共通之处:好的书法作品,除了字形优美,还需要有粗细、俯仰、向背、方圆、大小、欹正、长短等对比,这种对比,尤其是笔画粗细对比,就类似田老师讲的弹琴时的轻重对比。有对比,才基本迈入了艺术的殿堂,而没有对比,只把音弹准、字形写对,就还没迈过艺术殿堂的门槛。
Nitrolove 回复 @Roger老师: 推@喜马社区
有过近距离接触音乐的机会,大学时开了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史的课程,那时对音乐提不起兴趣,玩手机消磨时间,未曾想对古典音乐着迷的时候,可以用手机补课,真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再爬起来。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填鸭式的课程,回归到为了兴趣而学习的状态,补这一课对我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Nitrolove 回复 @听友22116783: 推@喜马社区
@田艺苗 老师,这首圣母颂是小提琴家格鲁米欧拉的 收录在他的小提琴返场曲集第二张cd里 迪卡公司1995年发行 编号是decca 4465602 没错吧
听到最后在巴赫生活和战斗的地方莱比锡,当地居民自发的大合唱,竟然会潸然泪下。音乐是恩宠,是美,是生活,是一切内心的诗意。从艺苗老师的书籍到音频,文字到音乐,几年时间的过去,不同的形式,同一种热爱。
今多多 回复 @B612星球的居民: 很喜欢这段文字,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