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如来佛的谆谆嘱咐

51.如来佛的谆谆嘱咐

00:00
15:19

儒释道三教讲的是同一个真理吗?修行就只是修一颗心吗?心性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修行前如果不校准方向,终归是瞎练一场,那么修行的正确次第到底为何?


原文: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现在我们看“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就是前面所谈的波罗蜜多浓缩下来的,《大乘义章》第十二说“波罗者,岸”,波罗就是到彼岸的岸,波罗蜜的蜜就是到,波罗蜜组合起来就是到彼岸,就是度。好比坐一条船从此岸度到彼岸的意思,就是波罗的意思。


        “波罗揭谛是说打开真理去到彼岸吧。刚刚揭谛是不是讲完了?对吧?波罗揭谛打开你的真理到彼岸吧;或说行持你的真理去到彼岸吧;或说行持这一个五蕴皆空的本来的真心、启动本性的造化去到彼岸吧;去渐渐返于你的无极吧,这叫做波罗揭谛。不过是把揭谛再加上波罗两个字,揭谛把真相打开,真相是什么呢?这样不好谈,既然这一部经在谈心经,那真相的最关键处在什么呢?就在心。把心的真相打开,慢慢帮助你到彼岸吧。


        “波罗僧揭谛,再加一个僧,僧是僧伽之略,是僧伽这两个字浓缩起来的简称。《智度论》第三曰“僧伽是秦言众“,就是我们中国话,就是讲很多人的意思。“多比丘一处和合”叫做僧伽。就是说很多很多的比丘在一处,聚在一起很和合,那很和合是什么呢?我们看《大乘义章》第十说“众行德不乖,名之为和。很多人在一块儿,可他们所做事、所说的话没有悖于这个义理,这样呢叫做和。这个僧就是很多人在一块儿,然后呢,每一个人都能那么样自在、都那么样的纯真,那么样的和谐,叫做僧。


        我们看波罗僧揭谛,把它给整串看看什么意思,广说圣贤真理自度度人,使人人佛面佛心,去化娑婆世界为莲花国,就是这边所说的波罗僧揭谛。就是打开真相,波罗呢是到彼岸,而中间带着很多人,有没有?就是自己能够度脱自己,是不是把前面“揭谛揭谛”是放在前面?它不能够把“波罗僧揭谛”放在前面呢,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揭谛,能不能够去度众生?那个叫做一人盲引众人盲嘛,对不对?而是把“揭谛”放前面,就是你先不要急着动嘛,先把它搞清楚,搞清楚了,然后自己在身上试试看,“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在自己身上试试看。试得行了,“君子之道,本诸身”,然后呢,“征诸庶民”,对不对?就开始度众。就是所谓的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我们看菩提,菩提是有情,觉有情,有情中的妙觉、有情中的正觉,也就是五蕴炽盛中的正定,就是这边所谓的菩提。菩提果就是说在这个这样的清净里面,有点定力,就是菩提。菩提萨婆诃,这个萨婆诃是说极数成就一切众生吧。刚刚是讲说去度和合的众僧,通常那个僧那个字在经典的翻译里面,三个或五个这样的一群人里面,叫做僧。那天下众生怎么说呢?就是萨婆诃。极数去成就一切的众生,去广度天下的众生。所以,菩提萨婆诃,就是快快地去自觉觉他吧,当然这个“他”与刚刚的那个僧的“他”还再大一点,泛指天下的众生,是菩提萨婆诃。


        好,现在我们把“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一句再把它串起来,它整句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它说启开真道吧;或者启开真理吧;启开你的真性,去自度到彼岸吧;就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也散播这一个正觉,令众生各自启开自性到彼岸吧,这是波罗僧揭谛。把握时机,快快启开你的妙智慧去自度度他吧,这是菩提萨婆诃


        这一段咒语其实就是《大学》所谓的“明明德”就是揭谛,“亲民”波罗僧揭谛,“止于至善”是菩提萨婆诃,完全相等的,不是只有两个字相等哦,完全相等的。而且哪一段比较短?《大学》还比较短。可是大家都认为《金刚经》的那一段是咒,还有很多人不念《心经》就念这个咒哦。天天早上“揭谛揭谛,”有没有?“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有没有来人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没有人念,没有人管。


        其实它意思呢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众生还是好奇居多了,就是这个音不同嘛,音很少见,意很想不通嘛,对不对?然后我们就会较有兴趣,当然,这也是圣贤所创的法,倒也没什么不对。换言之,如果有一天,印度的人对于我们中国的仙佛很好奇的话,哪一首谒语会比较吸引他们啊?就这首咒语会比较吸引他们。你传播过去,他们就会对这个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可是他不知道意思的时候,它传播就会很快。


        彼岸始于自性,就是明明德,亦及《大学》所谓的明德,度化众生意亦是使众生恢复自己的自性而已,不然要度什么,对不对?这是我先明明德,让他明明德,所以所谓的揭谛也好,波罗揭谛也好,菩提萨婆诃也好,都是止于他的自性,也就是《大学》所谓的“止于至善”。那个至善是什么?就是你的本真才叫至善嘛,你本真是天赋的最为圆满,所以叫做至善了。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那这两个都在做什么啊?止于你的本真的自性而已。


        《六祖坛经》里面有这么一段:五祖呢送六祖至九江驿,这个驿就是这个渡口,五祖把道传给了六祖了,五祖就知道说,其他的嫉妒、会杀害六祖。因为传到五祖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的衣钵是当一代祖师的原因,所以五祖还在没有人敢抢嘛,抢了不就被众人杀了嘛,对不对?可是他们都在觊觎看看五祖要传给谁?还没传之前先夺嘛,对不对?那这样子呢就明正言顺成为第六代祖,而且可以名正言顺拥有很多法力,这只是他的想象而已。


        然后五祖就送六祖到九江驿,说你赶快跑吧,“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五祖心里在想说他是我要度他的人,我当好好保护他到对岸去逃命吧。惠能就说“请和尚坐”,和尚就是师父,请您坐,师父啊,“弟子合摇橹”,说我是弟子你是师父,怎么让师父摇橹呢?弟子来摇啊。然后两个师徒在那里摇橹啊,准备到对岸,然后到对岸六祖就走下了船,五祖再自己回来。五祖说“合是吾度汝”,说这场戏应该是我度你才对,送佛送上西天嘛,逃命也要把你送到对岸。“合是吾度汝”。惠能说“迷时师度”,我不懂的时候是靠你的指引,“悟了自度”,悟了的时候呢靠谁啊?原来我从你口中了解到,原来要度我自己都靠我的自性,从今以后我要靠谁啊?我自己。“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我迷的时候,我靠你的指引,我已经悟了,我知道原理了我要靠谁啊?靠自己。这个度是同一个字,但是呢,用在不同地方哦。


        “惠能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他说,我呢已经承蒙师父的点化,现在呢我已经了解修行的谛,我已经揭开这个真谛了,揭开真谛表示他已经成道了吗?还没呢,揭开只是看到,然后接下来是什么?行持,对不对?接下来,我要体验我的自性,我要显现我的自性,我要让我的自性的造化把我送到彼岸。可见得这个时候,六祖已经完全的了然,说能够度他自己的只有什么?自性。没有再别的东西啦。这个揭谛就是揭开什么呢?就是自性。


        故知能度吾者,唯吾之自性而已,能度众生者,也唯有众生的自性而已。故性者修行之谛,我们怎能够不从自性中去揭谛呢?这是你的性,就是你修行的谛。但性始于心,不能明心,焉能见性。所以各教经典又最重心学。从经典打开大半八成都在谈心,偶尔那个性会排在心的后面,讲“心性心性”,有没有?一语带过,然后你还搞不清楚,心跟性怎么分别。可是实际上呢,这个心学实际上是为这个性命的前锋而已。主将出征,前面一定有那个马前卒,对不对?带路的护卫的,心就是性的马前卒,各位搞清楚吗?可是,我们都以为“万法惟心”就是心最大,不是的。万法惟心是说把这个前面的马前卒给看好了,后面的主人就不会走错路了,是讲这个意思。


        《北海老人》曰,书里面学生问,“今日之三教传心当前即是,克己复礼,一言尽已”。克己复礼就是把我的贪嗔痴爱都拿掉,恢复我天性的本真,叫克己复礼。“但不知金丹之家炼精为立基之始,是也非也?”可是我不知道道家里面所提倡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等的这些说法,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答曰:得其心法则是“说心法对了,后面的本性的造化,就是刚刚所说的金丹为立基之始,才开始展开,“若不得其心法,心不正,则势如搬运采战,逼运三车”,三车就是精气神,意念导引、吐纳,推波助澜,叫做逼运三车,“此揠苗助长者也。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此乃磨砖做镜”,虽然是一样在磨,是不是很认真?可是磨完之后可以当镜子吗?没有那个功效。只是磨起来很像。“画饼充饥,说者似乎有理,做去百无一成”,但是你没有走到底部,你并不了解百无一成,对不对?那走到底部又来得及来不及?又来不及。所以中间要不要先揭谛?要先揭谛。


        “故心者性命之谛”,欲救性命,欲救性命可以不从我们的心法来立基吗?这是行不通的。心就是性的谛。可是说回来,心的谛又在哪里呢?《北海老人》曰“观之一字三教同然”。各教都一样,五教也是一样子。佛曰“观自在菩萨”,首重这个观,道家说“观空亦空”,还是观,对不对?儒家说“顾諟天之明命”,顾就是往回看叫做顾,顾諟天之明命就是眼睛闭上,开始观察我的天赋的本心、本性究为何物啊,就是顾諟天之明命。


        由是观之三教心法之谛可知矣,三教心法的谛在哪里啊?建筑在哪里啊?三教心法我们还不知道,但进入三教心法要从哪一个步骤开始啊?观察,观你的心。然而心之谛又在哪里呢?善于返观者即知心之谛,唯在你黄中一气而已哦。“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易经》的辞,黄中就是黄庭。黄中通理,就是通往我们究竟的道路。正位居体,黄中不是在太虚间,不是在万物里,而是在哪里啊?在我身体里面,“正位居体”。


        吾人何不开始静观吾心气之自在,静观吾心气之五蕴皆空,而度一切苦厄,来见到我们的性真吗?各位这样了解揭谛的意思吗?一层一层的谛,先把大的谛先抓到。反正修行以什么为谛啊?以性,是跑不掉的。性的马前卒是谁啊?心。心的马前卒呢?还有一个心头,对吧?心头什么做的呢?黄庭的一股气。观察这个气的本来清真,就是进入明心的第一步。


        如果我们还不能看到心的污垢、心的贪妄、心的攀附,那你怎么去比对说我现在的心,到底是清净还是藏污纳垢呢?你是没有比较的,那你凭什么说现在我是得到解脱的呢?所以先了解你的烦恼、了解你的污垢,而后观察。像医生在看病情一样:这儿怎样、那儿怎样,这样慢慢抽丝剥茧去观察。像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面,有没有看:这样的条件是这个变化,那样的条件是那个变化;是这样比较,慢慢的比对。


        比对出:看到有一天我们心的所有,跟贪嗔痴爱的关系看明白了;而后呢,看到心的所有贪嗔痴爱,拿下来那一刹那,看得明白了;然后行持这个,然后呢?心的清净和性的平和被你看穿了,那时候就从心跳入性。性的平和出来了,然后我们才知道说,造化是怎么推进;而后才知道,精化所、气化神是怎么化;而后才知道气的净化是怎么发生的;而后才知道法身是怎么淬炼的。


        仙佛有一个法身,仙佛也有性命,也有他的心呢,那你只知道修一个心,那仙佛的性命不管吗?仙佛的法身的净化不必论了吗?这都是不懂得把脉络先搞清楚,不懂得把真谛先打开,而盲修瞎炼、蛮干一场,这样呢都不是好现象。


        所以在《心经》里面的最后的咒语,可以说如来佛给了我们很明确的指引,跟很苦口婆心的劝导,要我们做:一开始先别急着动,先做对的事,找出正确的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引。


        我们《心经》的解说呢,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各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佳桧jh

    感恩张讲师,平生第一次听《心经》。解惑不虚。 在此之前听过《幸福内心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此心安处是吾家,跟着张讲师修炼。 这里也要特别感谢整理文字的同修。

  • 1569375orjm

    第二遍听完了,我的体会是,如果真正能听懂讲师讲解的心经,我们就完全可以致"观自在"。剩下来的就是练习题,好好的去练习吧。 在这里感谢讲师的讲解与分享,感恩遇见讲师!!!

    听友378037784 回复 @1569375orjm: 确实第一遍有点看不懂,云里雾里的感觉,怕弄错,结果又看了一遍。

  • 扑实头

    儒释道的圣人们都在讲解脱之道,而且是讲的同一个道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感谢!20221201

  • 1569375orjm

    讲师的心经是我听到的最好的心经。讲师对心经的解释令人信服。如果不是博览经书,如果没有深厚的经学功底、国学功底,不可能讲的这么好,解释的这么透彻。感恩讲师!我去写评语了!!!

  • 福相1

    佛,性,心,气,黄庭,法门:观,一气呵成,好

  • aaron_ym

    还是不太明白菩提萨婆诃为什么等于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应该只是菩提,觉友情,妙觉的意思吧?而萨婆诃带领大家一起止于至善,心经的这句应该比大学止于至善多了个意思?

    上官文欣 回复 @aaron_ym: 止于至善也有依靠本性的意思,我们要明明德,要亲民,也就是渡己渡人,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觉知和启动各自的本性。而菩提萨婆诃也是另天下众生都各自觉知并启动自性到达彼岸,所以是一样的意思。

  • 1361871reyb

    感恩张讲师,顶礼张师父。

  • 至一生命

    讲师讲的真好,豁然开朗

  • 听友208279460

    感恩,张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