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09 | 《金刚经》原来是一本大法会记录

金刚经09 | 《金刚经》原来是一本大法会记录

00:00
13:47

29-金刚经09  《金刚经》原来是一本大法会记录




知识点



1、舍卫国:



舍卫国为中印度古王国名。有关此国之位置,据英国考古学家康林罕(A.Cunningham)推定,近于尼泊尔之奥都(Oudh,古称沙只,巴sa^keta),北方约九十余公里处,即拉布提河(Rapti)左岸之沙赫玛赫(SahetMahet)地方。


舍卫,梵名S/ra^vasti^ ,巴利名Sa^vatthi^ 。又作舍婆提国、室罗伐国、尸罗跋提国、舍啰婆悉帝国。意译闻物、闻者、无物不有、多有、丰德、好道。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本为北 憍萨罗国(梵Uttara -Kos/ala^ )之 都城名,为别于南憍萨罗国(梵Daks!in!a -Kos/ala^ ),故以都城代称。


关于舍卫国名称之由来有数种说法,如湿奴富兰那(梵Vis!n!u -pura^n!a )所载,该都城之创建人为日种王(梵S/ra^vasta )。另如南方佛教所传,有人问:‘此城有何种货物?(巴kimbhan!d!am! Atthi )’城中之人则答:‘无物不有。(巴sabbam! Atthi )’又梵语s/rava, s/ravas系耳、闻、好名闻之意,后转释为舍卫国之名。


佛陀在世时, 波斯匿王统治此国。据分别功德论卷二载,佛陀于舍卫国前后居止二十五年,较住于其他诸国长久,由于此国最妙、多珍奇,人民知义理;而祇洹精舍特有神验,当众僧讲集时,有猕猴数千前来,在左右观听,寂静无声,诸飞鸟亦普皆来集;以此国多仁慈,故异类影附。大智度论卷三载, 舍卫城为佛出生地,为报生地之恩,故多住此。诸经典中,常见其名,且阿含部之诸经、贤劫经、 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等诸会, 阿弥陀经、 文殊般若经、金刚般若经等皆于此处说。


佛在世时,舍卫国有九亿之家,然至西元五世纪初,法显至此地巡礼时,已颇荒废,再经二百年, 玄奘经此地时,更为荒芜。如城内原有胜军王所建大法堂、钵逻阇底精舍、须达长者故宅、指鬘外道悔改证果之处等遗址;城外则有 祇园精舍、佛陀为病比丘看病处、舍利弗目连竞神通处、外道杀淫女谤佛处、提婆达多陷入地狱大坑、群盗得眼林,及城外西北约十八公里处之迦叶佛本生地等遗址,种种圣迹皆成废墟。


2、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玄奘行传》,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

全书共十二卷,记述了玄奘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和得之传闻的28个国家的情况。书中对各国的记述繁简不一,有疆域、气候、风土、人情语言宗教及大量历史传说等内容。[1]

《大唐西域记》保存了七世纪中南亚各国社会宗教文化的大量珍贵史料,是研究这些地区古代史和宗教信仰,中外交通等专门史的重要文献[2]



3、布施起源:




布施的意思:


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指佛教用语,人的行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


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项主要内容,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的途径,也是悟入唯识性的因和果。今仅以六度之首的布施度试作探讨。


“布施”是佛教六度波罗蜜之一。是修行的一个重要法门,布施可以广结善缘,舍去悭贪,培植善根。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为国,其数几孤独?




2、佛陀在世的时候,这个国舍卫国是由著名的波斯尼王来统治的,根据佛经的记载,佛陀在首位国前后居住了 25 年,比住在其他任何国家的时间都要长久,是因为这个地方非常的奇妙,真奇很多。而人民浩道之屹立这个地方,当僧人聚集奖金的时候,会有成千的猕猴前来听讲,寂静无声,很多飞鸟也会汇集到这里来听法也寂静无声。大制度论里边有记载说舍为国是佛的出生地,所以佛在成佛以后,为了报生地之,为了报这个地方养育他的恩情,所以佛陀经常在这里居住。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今天由我接着为您讲述佛教十三经之金刚经。在前面几讲当中,我将一些与金刚经相关的佛教知识为您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我想这些知识对于了解金刚经的历史,这部经典的历史以及它的主要学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这些介绍而希望不是节外生枝,也希望我所做的这些介绍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从今天这一讲开始,我们就一起来逐字逐句地阅读金刚经。我们根据的版本就是鸠摩罗什的一本,这个一本一共分为 32 分,一分钱, 2 分钱的分,这个分其实就是章节的意思,就一共分为 32 章或者 32 节金刚经,全文不过 5000 多字,大家就可以想想。它的每一分的字数都不多,都比较简短。它的第一分是法会应由分,它的标准的这个说法是法会应由分第一,它的最后一分是第 32 分,叫硬化非真风第32,这是它的一个结构,我们就逐分地往下阅读。法会应由分地义,它是这样的,非常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为国,其数几孤独?远与大比丘中千二百五十人。具儿时世尊实施卓衣迟伯陆守卫大臣起时与其城中次第七矣。还至本处,范石器,收衣帛,洗足矣。夫坐而坐,就这么一段话。那么这段话用大白话来讲一遍,其实也很简单,开头就是如实我闻反问叫 Evan should rude,这是佛教中佛经的标准格式。如实我闻的意思就是我就是这么听到的,我听到的就是这样的,等等等等等。因为我们知道佛经最早都是口耳相传,在写下来以前都是用口耳相传的。而佛经按照他的传统说法,都是佛口说,弟子们听到,然后口耳相传下来的,都是后来的信中和弟子所编撰的,并不是佛自己写定或者编撰的,我就是这么听到的。这是指倭南尊者亲自听到佛所说的。


卢是我文说那个时候佛在印度舍卫国,在那个地方有一个叫奇数几孤独园,是一个花园和有成就的大比丘,这些大生人大概有 1250 个人正好在一起,那个时候正好是吃饭的时候,世尊,也就是佛陀穿上了袈裟,拿起了钵钵,就是饭碗,到舍未成里去起石。因为我们知道按照佛教的规则,特别是在印度,僧人是要起时的,是要到城市里或者村庄里去起时,接受别人的供养的。


在城中四弟起义什么意思?就是四尊去起石的时候,它是不分贵贱贫富的,就是挨家挨户的药,挨家挨户的去起石,不是挑着的。我比如今天从这一户开始起,这一户挨着挨着而起时,比如几户,明天就接着这样下去的。不是说我有所选择的,是不可以有所选择的。这是说明佛陀持戒很严,那很守这种佛教的规矩,起始好人以后还治本处,那么佛陀就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去用餐,吃完饭以后收拾好衣钵,把这个袈裟和那个钵都要收拾好,洗完脚铺了座位就坐下了。


这是第一封,第一封讲的是时间、地点,参加的人有谁,他的名字叫法会应由就是这么一次法会它是怎么开始的?第一分讲的是这个,所以我们不妨把金刚经这是一个以对话体为主的一部佛经,看作是一次大法会的记录。我们在阅读金刚经的时候,努力的让自己产生心临其境的感觉,进入到这个语境当中,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部经典。


这里边提到了舍卫国,舍卫国要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这是古代印度中印度的一个王国,守卫国非常重要,在佛教史上,在佛经当中非常重要,它的位置根据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叫康宁汉,康宁汉推定他靠近尼泊尔的欧冬。这个地方在佛经当中,在古代称为沙盖达,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大概在凹都北边 90 多公里的地方,在 love 体这条河的左岸,大概某一个地方是比较清楚的。舍谓是音译,梵文叫 shallava STI,巴黎文叫seventy。它有好多好多的名字,比如舍婆提国、斯罗法国、斯罗巴提国、舍罗婆西国等等,都是舍为国,只不过是不同的意法。它的意思是什么?它的意思是物产丰富,无物不有风德。浩道这个城因为历来名人辈出,名产丰富,所以他非常著名。


本来是北国杀了这个国家叫萨罗,这个国家的督惩,守卫国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有很多说法的,南方的佛教有这个说法,所以当时有一个人问这个城里边到底有什么,这个城里的人回答,什么都有,所以巴黎文叫 game manda 玛dy,就这个城里有什么呀?城里的人也用巴黎语回答,当然记载是用巴黎语记下来的,萨巴马蒂就什么都有,所以慢慢就转为舍卫国。


佛陀在世的时候,这个国舍卫国是由著名的波斯尼王来统治的,根据佛经的记载,佛陀在首位国前后居住了 25 年,比住在其他任何国家的时间都要长久,是因为这个地方非常的奇妙,真奇很多。而人民浩道之屹立这个地方,当僧人聚集奖金的时候,会有成千的猕猴前来听讲,寂静无声,很多飞鸟也会汇集到这里来听法也寂静无声。大制度论里边有记载说舍为国是佛的出生地,所以佛在成佛以后,为了报生地之,为了报这个地方养育他的恩情,所以佛陀经常在这里居住。


在佛经当中经常可以看到舍卫国的名字是非常多的。从佛经来讲,比如阿韩部的很多经典,比如衔接经、米勒下生经、米勒上生经、大宝鸡精、阿弥陀经、文殊波若经、金刚波若经等等,按照佛经的说法,都是佛在舍卫国讲的,所以这个舍卫国大家不要轻易放过它非常重要。


佛在世的时候,舍卫国非常繁荣。当然佛经理经常会用非常夸张的数字去形容,比如说这个里边有9亿户人家,这个当然是为了用一种修辞夸张的方法来形容他的繁荣,当然不可能有9亿户人家,但是他一定是人丁兴旺的一个地方。但是到了大概公元 5 世纪初,中国近代有一个晋朝,有一个求法圣,也非常有名,叫发泄到这里巡礼朝拜的时候,这里已经荒废了,罚钱。以后 200 年,玄奘大师也经过舍为国,而这里已经是一片荒芜。原来城里的很多建于佛经的佛教的圣经都已经成为了遗址。比如跟舍卫国有关的奇缘精舍,佛陀为病比丘看病,除舍离佛与木莲进神通处外道杀淫与棒佛处提颇达多陷入地狱大坑处,群盗得眼灵,以及家设佛的诞生地等等。


原来舍卫国是有很多佛教圣地的,到了玄奘的时候,也就是公元 7 世纪左右,已经成为废墟了,守卫国后来就已经成为废墟了。近年来在这个地方有重要的考古发现,有考古发现出巨大的佛像,而在这个佛像上还有铭文,就上面有刻着文字,刻着什么?文字就是 shallava 斯蒂,就在佛像上面刻了个地名,就是舍卫国,还出土了这样的佛像。


根据玄奘的口述,玄奘的弟子记录下来的大唐西域记,他曾经讲过舍卫国的城墙周长大概有 5 公里,这个城墙的遗址也被挖掘出来,比如还有出土的一块铜板,上面刻着文字,记载了布施起源惊舍田地的这个故事,就我们做起源惊舍是非常重要的,对吧?那过去有人布施给佛陀,布施给生团的这件事情当年刻在一块铜板上,而这块铜板也被发掘出来,所以现在我们对舍卫国是有比较确切的、有把握的了解的。那么这一讲,我就先为您把舍卫国介绍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我们在下一讲,接着为您介绍非常重要和非常著名的起诉,即孤独园。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由我接着为您讲述佛教十三经之《金刚经》。在前面几讲当中,我将一些与《金刚经》相关的佛教知识,为您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我想这些知识对于了解《金刚经》的历史,这部经典的历史,以及它的主要学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希望这些介绍不是节外生枝,也希望我所做的这些介绍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从今天这一讲开始,我们就一起来逐字逐句的阅读《金刚经》。我们根据的版本,就是鸠摩罗什的译本。 


这个译本一共分为三十二分,一分钱两分钱的分。这个分其实就是章、节的意思,也就是一共分为三十二章或者三十二节。《金刚经》全文不过5000多字,大家可以想想,它的每一分,字数都不多,都比较简短。


《金刚经》第一分 

它的第一分是法会因由分,标准的说法是法会因由分第一,它的最后一分,是第三十二分,叫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这是它的一个结构。我们就逐分、逐分地往下阅读。


法会应由分第一。它是这样的,非常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就这么一段话,那么这段话用大白话来讲一遍,其实也很简单,开头就是如是我闻,梵文叫Evam srutam,这是佛教中佛经的标准格式。如是我闻的意思,就是“我就是这么听到的”,“我听到的就是这样的”等等。因为我们知道佛经在写下来以前都是用口耳相传的,弟子们听到,然后口耳相传传下来的,都是后来的信众和弟子所编撰的,并不是佛自己写定或者编撰的。


我就是这么听到的,这是指阿难尊者亲自听到佛所说的,说那个时候,佛在印度舍卫国,在那个地方有一个叫祗树给孤独园(是一个花园),和有成就的大比丘,这些大圣人,大概有1250个人正好在一起。那个时候正好是吃饭的时候,世尊,也就是佛陀,穿上了袈裟,拿起了钵,钵就是饭碗嘛,到舍卫城里去乞食。


因为我们知道按照佛教的规则,特别是在印度,僧人是要乞食的,是要到城市里或者村庄里去乞食,接受别人的供养的。在城中,次第乞已,什么意思?就是世尊去乞食的时候,他是不分贵贱贫富的,就是挨家挨户的要,挨家挨户的去乞食,不是挑着的。


我比如今天从这一户开始起,这一户挨着挨着乞食,比如几户,明天就接着这样下去的。不是说我有所选择的,是不可以有所选择的。这是说明佛陀持戒很严,很守这种佛教的规矩。乞食好了以后,还至本处,那么佛陀就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去用餐。吃完饭以后,收拾好衣钵,把这个袈裟和那个钵都要收拾好,洗完脚,铺了座位,就坐下了。 


这是第一分。第一分讲的是时间,地点,参加的人有谁。它的名字叫法会因由,就是这么一次法会,它是怎么开始的。第一分讲的是这样。所以我们不妨把《金刚经》,这一个以对话体为主的一部佛经,看作是一次大法会的记录。我们在阅读《金刚经》的时候,努力的让自己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进入到语境当中,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部经典。


舍卫国的含义 

这里边提到了舍卫国,舍卫国要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这是古代印度中印度的一个王国。舍卫国非常重要,在佛教史上,在佛经当中非常重要。它的位置根据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叫康林罕,Cunningham推定,它靠近尼泊尔的奥都Oudh。这个地方在佛经当中,在古代称为sa^keta,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舍卫国的位置大概在Oudh北边90多公里的地方,在Rapti这条河的左岸大概某一个地方,地方是比较清楚的。


舍卫是音译,梵文叫S/ra^vasti^,巴利文叫Sa^vatthi^。它有好多好多的名字,比如舍婆提国、室罗伐国、尸罗跋提国、舍啰婆悉国等等等等,都是舍卫国,只不过这些是不同的译法。


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它的意思是物产丰富,无物不有,丰德、好道。这个城因为历来名人辈出,名产丰富,所以它非常著名。本来是北Kos/ala^这个国家,叫憍萨罗国这个国家的都城。


在南方佛教里,舍卫国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有很多说法的。当时有一个人问,这个城里边到底有什么,城里的人回答什么都有。所以巴利文叫kim bhan!d!am! Atthi,意思就是这个城里有什么呀,城里的人也用巴利语回答(当然记载是用巴利语记下来的),sabbam! Atthi,就是什么都有,所以慢慢就转为舍卫国。


佛陀在世的时候,舍卫国是由著名的波斯匿王来统治的。根据佛经的记载,佛陀在舍卫国前后居住了25年,比住在其他任何国家的时间都要长久。是因为这个地方非常的奇妙,珍奇很多,而人民好道、知义理。这个地方僧人聚集讲经的时候,会有成千的猕猴前来听讲,寂静无声,很多飞鸟也会汇集到这里来听法,也寂静无声。


《大智度论》里边有记载,说舍卫国是佛的出生地,所以佛在成佛以后,为了报生地之恩,为了报这个地方养育他的恩情,所以佛陀经常在这里居住。在佛经当中,经常可以看到舍卫国的名字,是非常多的。


从佛经来讲,比如阿含部的很多经典,比如《贤劫经》《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文殊般若经》《金刚般若经》等等,按照佛经的说法,都是佛在舍卫国讲的。


所以这个舍卫国大家不要轻易放过,它非常重要。佛在世的时候,舍卫国非常繁荣,当然佛经里经常会用非常夸张的数字去形容,比如说这个里边有9亿户人家,是为了用一种修辞夸张的方法来形容它的繁荣,不可能有9亿户人家,但是它一定是人丁兴旺的一个地方。 


舍卫国的衰落

但是到了大概公元五世纪初,中国晋代有一个晋朝,有一个求法僧非常有名,叫法显,到这里巡礼朝拜的时候,这里已经荒废了。法显以后200年,玄奘大师也经过过舍卫国,而这里已经是一片荒原。

原来城里的很多见于佛经的,佛教的圣迹都已经成为了遗址。比如跟舍卫国有关的祗园精舍,佛陀为病比丘看病处,舍利佛与目连竞神通处,外道杀淫女以谤佛处,提婆达多陷入地狱大坑处,群盗得眼灵,以及迦叶佛的诞生地等等等等,原来舍卫国是有很多佛教胜迹的。到了玄奘的时候,也就是公元七世纪左右,已经成为废墟,舍卫国后来就已经成为废墟了。


近年来,在这个地方有重要的考古发现,有考古发现出巨大的佛像,而在这个佛像上还有铭文,就上面有刻着文字,刻着什么文字呢?就是S/ra^vasti^,就在佛像上面刻了个地名,就是舍卫国,还出土了这样的佛像。


而根据玄奘的口述,玄奘的弟子记录下来的《大唐西域记》,它曾经讲过,舍卫国的城墙周长大概有五公里,这个城墙的遗址也被挖掘出来。 


比如还有出土了一块铜板,上面刻着文字,记载了布施祗园精舍田地的故事。我们说祗园精舍非常重要的,对吧?过去有人布施给佛陀,布施给僧团的,这件事情,当年刻在一块铜板上,而这块铜板也被发掘出来。所以现在我们对舍卫国是有比较确切的有把握的了解的。


那么这一讲,我就先为您把舍卫国介绍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我们在下一讲,接着为您介绍非常重要和非常著名的祗树给孤独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假名有

    成住坏灭,万物都是此理。以前我会为美好事物的消失,历史遗迹的陨灭而伤感。学佛后,这种情感减少很多,有时甚至没有,成住坏灭,佛陀灭度昭示给大家的也是这个道理。别说舍卫国各种胜迹荡然无存,就是佛法最后也会消失。佛法仅仅是帮我们解脱一个拐杖,最后我们可能连这个宝贵的拐杖都要舍弃。去我执难,去法执更难。末法时代,佛法难闻,感恩每一位讲佛经说佛法的大德!

    走世界和平 回复 @假名有: 你的理解和我一样。去我难,去法更难。

  • 亮子二哥

    学经先学根本,讲的好,更多的佛法需要自悟,我们需要引路人,谢谢钱教授。

  • 1813752mdaw

    便于你了解细节,精进佛法,钱先生很尊重听众,是绝大部分听众。

  • 1369759enhv

    非常殊胜,功德无量!

  • 丁龙Lonnie

    不好意思,钱老师,说点不好听的了。我很尊重您,也听过您其他的节目,就这个节目来说,废话太多,举例金刚经,外围的讲的多,佛理启发的少,不耐听。

    花花_M4 回复 @丁龙Lonnie: 是的废话太多

  • 1886711bkfl

    感谢钱教授

  •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_qk

    老师好,我是农民工我也爱佛经!

  • sjzsunny

    感恩

  • 容红涛

    感谢钱老师,看了你写的佛陀传大受启发。

  • 泥巴妈妈0

    付费受众应该大部分是有佛教基础的,不是来听那些老生常谈的“故事”。或者是我自己误解了这个节目的主旨。

    大白菜2019 回复 @泥巴妈妈0: 你可自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