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们好,我是刘黎平,欢迎大家回到《刘备我祖讲千字文》。
今天讲的八个字是“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繁体版:
简体版:
日月盈昃:太阳是个玻璃球?
上次说到,当年写《千字文》时,周兴嗣想到天地宇宙,也就想到了日月星辰,一查,真有“日月”和“辰宿”这四个字。注意了,宿念xiù,不念sù。和日月配合的词儿也找到了,就是“盈昃”。”盈“就是月满,”昃“就是日落。
我们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就是个圆圆的盖子,太阳和月亮就在这个盖子上面滚动着。太阳从东边过来,到西边去,然后月亮就紧跟着过来。
太阳到底跑得有多快呀?远古时代有一个叫夸父的人,他追着太阳跑,追呀追,实在太渴了,就把一条江河的水都喝干,最后还是渴死了。
太阳在我们中国古代人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东西呢?
唐朝诗人李贺说,如果用棍子去敲它,会发出“咚咚咚咚”的声音,就好像我们用棍子敲玻璃的声音,这句诗叫做“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太阳在诗人的笔下居然是一个橙色的玻璃球。
月亮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是有宫殿的,还有桂花树。吴刚在上面砍桂花树,里面住着神仙。还是李贺的诗,李贺想象自己登上月球,俯瞰大唐帝国万里河山,结果这个时候因为距离太远了,只是看到九处烟尘,苍茫的海水就如同杯中的酒,“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地是什么样的呢?地是方的,这有点太奇怪了吧。东汉时代的天文学家张衡,也就是做地动仪的那位科学家,认为天不是盖子,地也不是方的,他认为天是一个蛋壳,地是一个蛋黄,蛋壳包着蛋黄,其实已经暗示着我们所住的地方是一个圆球,很了不起,给张衡点个赞。
到了清朝的时候,中国人的宇宙观大大地进步。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纪晓岚,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不过地球和太阳有多远呢?他认为是300万里。
哎呦,这可不行。我们现代科学已经知道,水星和太阳是最近的,距离都有1500万公里,水星表面温度能达到400多摄氏度,如果像纪晓岚老师说的那样,太阳和地球距离只有300万里,我们早就被晒没了。
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应该是1.5亿公里左右,也就是一个天文单位。
辰宿列张:一闪一闪亮晶晶
下一句“辰宿列张”,就是说天上排列着一颗颗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
星星虽然看上去小巧可爱,让人想要去摘一个,但其实其中很多都是跟太阳差不多大的恒星。而且,恒星也不像字面意义所说的那么永恒,它也会自我坍塌,会被黑洞撕碎、吃掉,有点小恐怖。
古人带着感情看星空,他们认为天上那些遥远的星星,和我们地球上的人和事,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在我们太阳系里面还有一颗很大的行星叫木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倍。但是,在中国古代人的眼中,它叫岁星,就是说,我们这一年的收成好坏,都要看岁星怎么样。
岁星到了这里,就预示着丰收年,再走另外一个地儿,那就对不起,可能就是粮食歉收,古人看到它每隔12年就在天空里绕一个圈,其实它是每隔12年绕着太阳转了一圈。
我们看过一部电影叫《火星救援》,科学家在火星上种土豆。火星在中国古代是一颗什么样的星球呢?在古代我们管它叫“荧惑”。
古人认为火星喜爱调皮捣蛋,在天空中乱跑,一会儿逆时针,一会儿顺时针,如果它走到北斗星的范围之内,大家就很紧张,可能要出事了,比如打仗之类的。这在古代就叫“荧惑逆行”,跟现在的水逆有点相似,这在历史书上是有记载的。
其实火星怎么走,跟我们人类没什么关系,迷信而已。
古人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他们认为天上的星星与地上的人是相对应的,当然必须是跟牛人相对应。古人认为古代的牛人就是星星下凡。
打个比方说吧,三国时候的诸葛亮大家都知道吧,借东风、空城计,神机妙算,很聪明。大家都认为诸葛先生如此聪明,肯定是天上的一颗行星。
所以,诸葛亮死的时候,《三国志》记载,他死了没多久,天上有一颗行星,带着长长的尾巴,划过天幕落到地上就爆炸了。其实那不是天上的星,它是一颗彗星,只不过恰好诸葛亮死的那天晚上就落到地上,大家就坚持认为是诸葛亮这颗星星落下来了。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八个字把我们中国古代的天文观、宇宙观都讲得很清楚,而且呈现出一个美丽的画面。
从这里我们也得到一个启发:人要善于联想,从一件事情联想到另外一件事情:从天地就想到玄黄,从天地玄黄想到宇宙,宇宙就想到洪荒;想完天地和宇宙,肯定就想到太阳和月亮,想到太阳和月亮所以想到了星星。
写作文也是如此,从最近的事物联想到相关的事物,一步一步地伸展开来。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儿。下次我们要学习的是“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八个字。
欢迎继续关注《刘备我祖讲千字文》,下回见。
放肆!
王四。
感谢老师!
刚给孩子听,她听得很认真!看得出很喜欢了!!比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有趣多了!实话说,里面很多知识我自己都不懂跟着孩子一起补知识才行
非常好,孩子一次听两三集,很入迷
女儿每天晚上都要听,不然不肯去睡觉🤣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