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老何(1):将军与小兵丨中国式父子关系

父亲老何(1):将军与小兵丨中国式父子关系

00:00
10:28

7集连播,讲述50后与70后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真实故事。

【主播的话】

又一个父亲节来到了。

一个多月前,我看到了这个故事。

震撼于他的真实,感动于它的细节。

虽然很长,但我还是决定分享没有删减的原文。

因为值得。

很多鲜活的细节如果去掉了,太过可惜。

录制持续了接近两个小时,喉头一度哽咽。

让我想到了我与父亲的爱与纠结。 

 

这是我头一回在栏目里分享这么长的故事,

我把它分成了7集。

为了让你更好地沉浸式收听,

7集故事只有一个片头片尾。

不知道你会不会和我一样被这个故事感动。




那一刻,我和母亲的生或死,于老何来说,便是拯救或毁灭。他情愿用自己的一地暗红,来换一个明净的新生命。

 

关于我出生的这段经历,我不知道是否真如他们描述的那般惊心动魄。但最终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我呱呱坠地,母亲安然无恙。


【作者小花的序言】

这是我第一次以男人的视角写作。


何以生(化名)是我曾经打过多次交道的经济学家。前不久我与他在北京重聚,他说他在回美国之前要回家乡给一个人扫墓。

墓中人是他的父亲。

我一直认为,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人,经历了中国社会最翻天覆地的变革,因此这代人和父辈之间,也有着最无法和解的代沟。

而这批人中的男人们,和自己父亲之间,关系尤其微妙。

父亲们的人生充斥着饥荒、文革、国有体制大锅饭。

儿子们的人生则伴随着留洋、创业、个体意识的觉醒。

被打为右派的经济学家顾准的儿子曾这样写,“我不觉得他讲得有道理,而我,愿意献身我所相信的一切;以后是长年的互相隔离,我们都没有得到填补隔离造成的沟壑的时间。”

在深刻的沟壑中,父亲在努力维护他的地位和尊严,最终形成了一种无法理喻的矜持,以及随之而来的隔阂。

“每次去上海,我总是忙于会朋友,很少在家。就是在家,和父亲好像也没有话可说,仍然有一种疏远感。”周国平在书中如是说。

这种无言的隔阂,在没有机会表达的情感积压下,最终总会成为一种深度的遗憾。

“我突然意识到,对于业已从这具躯壳中离走的那一个灵魂,对于使我的生命成为可能的那一个生命,我了解得是多么少。父亲的死带走了一个人的平凡的一生,也带走了我们之间交流的最后希望。”每每读到周国平这段文字,我总会动容。

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再关乎子奉塌前,而是能否在有限的人寿中,达到精神层面的和睦与和解。

我试图通过何以生的父亲,去还原一个典型的中国父亲。

我在这位父亲身上,看到了太多身边父亲的影子。

我看到了爱,尊严,阴影,执着。

我也看到了太多在职场光鲜闪耀的男人,以及他们内心关于父亲的遗憾。

希望你不是何以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刘若虹

    广告时吐字很清楚,一点正文时就忙忙叨叨的不清楚

  • 随处漂泊Z

    涂总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