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您拜年啦!

给您拜年啦!

00:00
15:24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各位邮迷大家好,欢迎收听《方寸世界:邮票故事汇》。再过三个星期,我们就要迎来农历新年,每年到这个时候,我们中国人就有一个重要的礼仪:拜年。

比如现在过年前,大家就会说“给您拜个早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也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每逢过年,家长就会带领小辈出门走亲戚、见朋友,说着吉祥话,小孩子们还能借此拿点压岁钱。人们外出相遇,也相互道贺:“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很多人都说,现在过年,年味儿越来越少,平时看的节目、吃的饭菜都不比过年时候差,很难形成什么期待感。唯一能保留年味儿的事情,就是拜年。


那么有仪式感的事情,中国邮政也帮你记录了下来。1月10号,中国邮政发行《拜年》特种邮票1套1枚,面值1.2元,这是《拜年》系列的第五套。邮票主图依然是“欢欢”、“喜喜”两个娃娃,背景是位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欢欢”和“喜喜”身着藏族传统服饰,手捧象征吉祥的切玛,在藏民族聚居区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画面两侧楹联文字为“雪月冰星春酒暖 吉祥兴旺彩云飞”。整个画面轻松愉悦,洋溢着新年的喜庆气氛。


这是“欢欢”、“喜喜”第五次在出现在邮票上。那么在这五年里,是“欢欢”、“喜喜”都扮演过哪些角色呢?别着急,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将告诉大家“拜年”系列邮票的奥秘。


先来了解一下2019年“拜年”邮票的几位作者:设计者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英,边饰书法题字者为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楹联作者为著名楹联学者常江。

其实,吴教授是这五年里,所有“拜年”邮票的设计者。

说到吴教授,他与邮票的缘分还不只是“拜年”呢:2011年兔年生肖邮票、2013年蛇年生肖邮票设、2015羊年生肖邮票都出自他的笔下。

为什么叫“欢欢”、“喜喜”呢?一方面象征着“欢欢喜喜拜大年”这句吉利话,另一方面,这两个名字还是当年中国邮政采纳广大集邮者的意见,通过网络征集得来的。这也是中国邮政首次通过公众投票为邮票上的人物命名。

虽然每年都是两个娃娃向大家道喜,但这五年,“欢欢”和“喜喜”的打扮、所在的地方各有特色,而且,除了两个娃娃的打扮,他们背后的建筑也大有讲究。

2015年1月10号,是《拜年》系列邮票第一次和公众见面。从此之后,每年的1月10号都是拜年邮票发行的日子。2015年的拜年邮票上,“欢欢”和“喜喜”两个活泼可爱的娃娃坐在传统的中国建筑前向大家拜年。画面里,有代表中国建筑文化的门墩,以及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张贴的一副对联。卡通形象的背后是朱漆大门,象征着富裕、殷实。门内有照壁一方,上面贴着福字和剪纸风格的羊形象——因为2015年正好是羊年,整个画面既突出浓浓的传统节日气氛,又与现代接轨,现代形象的卡通儿童将现代人过大年,拜大年时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这里说说“欢欢”、“喜喜”坐着的门墩。别小看这个门墩,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颇深的历史渊源。

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是用于中国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因此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品。

门墩的方圆有着不同的寓意,在古代,方形的门墩多为文官使用,圆形的门墩多为武官使用。而门墩的表面刻有很多精美的图案。这些门墩借助人物、草木、动物、工具、寓言、几何图案,表达了四合院的建筑者们希望长寿、富贵、驱魔、夫妻美满、家族兴旺的美好心愿。

其中,“狮”和“世”谐音,雕九只狮子的图案是“九世同居”,表示合家团聚、同堂和睦的祝愿。而箱子型门墩多刻有蝙蝠、鹿和桃子,意味着福禄寿,表现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

至于“欢欢”、“喜喜”拱手作揖给大家拜年的场景,也有学问。”

标准的男子拜年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这和自古“男左女右”传统一脉相承。如左右手弄反的话,那可是哀拳,报丧、求饶才用。春节期间,您外出给亲友拜年,千万别露怯!

到了2016年,《拜年》的年味就突出了。画面中,“欢欢”戴着“猴帽”双手高举竹竿,挂着火红的正在燃放的鞭炮,炮花如绽放的春之花,绚丽多彩;“喜喜”双手捂耳,一脸喜悦,笑逐颜开。两侧吉祥寓意的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桃符户户贺新春”,烘托出喜庆祥和的新年气氛。


和前一年不同的是,这一年的两个娃娃是在南方过年。邮票背景里的建筑是南方的传统民居。

爆竹也是中国特产,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都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

到了2017年,可爱的欢欢和喜喜就去内蒙古大草原过年了,他们分别身穿蓝色和粉红色的蒙古族民族服饰,手捧浅蓝和雪白的哈达,站在屋顶装饰着如意图案的蒙古包前,躬身俯首,笑意盈盈,一副正在新春佳节里迎接远道而来亲友的热闹气氛。蒙古包朱红的木门上装饰着蒙古族的特色图案,蒙古包前地上白雪铺地,蔚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朵朵祥云,票图两侧配以“吉祥哈达迎春献,幸福花儿向日开”的楹联,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蒙古族风情。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拜年》邮票展开“民族大团结”的美丽画卷,围绕“欢欢喜喜过大年,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展开。

为什么选择内蒙古?因为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吴冠英教授连夜精心设计,邮票编辑干止戈也在最短的时间内请教了民族学院的民俗专家,对票图内人物在节日穿的蒙古族袍装和帽子的造型、蒙古包上的吉祥图饰、迎献哈达的姿势以及哈达的色彩选择等细节都征求了专家的意见,做了严格的考证,甚至票图两边的新楹联也由楹联协会重新推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大国,在祖国这个统一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和谐共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春节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节日,拜年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传统风俗。对现代蒙古族人来说,春节甚至与他们的传统节日那达慕一样隆重热烈。与汉族人作揖拜年不同,蒙古族人以献哈达表现他们在节日对宾客最真挚的敬意和祝福。

哈达的颜色有白、蓝、绿、红、黄五种颜色,据说,白色是白云的象征,象征素洁的祥云,敬献哈达,表示祝对方吉祥如意,幸福无边;蓝色是蓝天的象征,蒙古民族崇拜大自然,认为蓝色的苍穹浩瀚无边,纯洁美丽,清新永恒,以威猛的神力呵护着草原上的万物生灵;绿色是江河的象征;红色是空间护法神的象征;黄色是大地的象征。

2017年的《拜年》邮票,让集邮者了解了蒙古族的春节习俗。


2018年是《拜年》系列的第四套。邮票上“欢欢”“喜喜”在壮族聚居区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


这枚邮票以壮族拜年为元素,描绘了欢欢、喜喜喜迎宾朋、热情待客的情景。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过春节与汉族比较相似,很隆重、很热闹。2018年正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以此为切入点设计《拜年》邮票也有特殊的意义。

画面上身着壮族蓝衣壮、红衣壮服装的欢欢、喜喜,一个端着粽子、一个手捧绣球,向人们恭贺新禧。桌子上分别摆放有广西特色的五色糯米饭,以及香蕉、柚子、石榴等水果。

为什么选用绣球、粽子、五色糯米饭、香蕉、柚子等这些元素入图呢?吴冠英说,手里拿的、桌上放的,身后摆的,背景画的,其实都是大有讲究的,并非随心所欲地搬来。在图稿设计时,邮票发行部门邀请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民俗、民族服装等方面的专家,对《拜年》邮票的表现内容进行了充分论证,对成形图稿进行了严格把关。

和大家印象中端午吃粽子不一样,包粽子、吃粽子是壮族同胞过年时最重要习俗:一方面象征富裕和丰收,一方面把自己的真诚祝福和美好心愿都包裹进去。五色米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柚子一片一片合在一起,用以招待客人,具有团圆的意思;香蕉则有象征意义,代表抱团同心一条根;石榴虽然不算是广西那边的过年必备,但具有繁荣和多子的寓意,也出现在了画面中。

2019年,“欢欢”“喜喜”来到了西藏的布达拉宫,两边的楹联写的是“雪月冰星春酒暖,吉祥兴旺彩云飞”,画面中祥云、中国结和彩色麦穗交织在一起,再次表现了“民族团结”这个主题词。

看来,这两个小娃娃在未来会还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他们的下一个扮相还真是令人期待呢。


聊完邮票上的画面,再跟大家聊一聊“拜年”邮票的一些小秘密:

例如,在2015年,为突出《拜年》邮票的“拜年”功能,增强邮票与集邮者的互动,这套邮票应用了“AR三维动画”技术。下载“E邮互动”手机客户端,扫描邮票画面后,就可以欣赏三维动画,伴随着春节序曲的喜庆音乐,年味儿十足。


其实,从2016年开始,大家就可以明确感受到“拜年”邮票的“三浓”。


怎么个“三浓”呢?

第一,喜庆气氛浓。邮票色彩鲜亮,人物身着盛装,洋溢着浓浓的喜气和温馨,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情味。

第二,民族特色浓。从内蒙古到壮族聚居区,再到西藏,“欢欢”“喜喜” 跑遍全国,向各族人民拜年。这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幸福生活,共筑中国梦的美好寓意。

第三,生活趣味浓。画面中的器物、陈设,表达出浓浓的生活趣味。每一个背景画面都精雕细琢,经过了严格的考证。

这样充满趣味的“拜年”邮票,是不是很值得收藏呢?

感谢各位收听这期的节目,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