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四个不停滴水的铜壶,有故事

北京路四个不停滴水的铜壶,有故事

00:00
04:16

  在北京路步行街上,有一组四个呈阶梯排列的铜壶,各壶之间不停地依次往下滴水。

 

  整组铜塑高近4米,后方的青砖方拱门上,还挂着北京路三个大字,极具地标性价值。这里也是继北京路千年古道后,又一留影热点。

  围观拍照那么多,但这个“铜壶滴漏”从何而来?它又是如何计时的?大家知道吗?

  1857年,清咸丰七年,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城,拱北楼突然起火,楼上的一件重要物品失踪了,引起全城哗然,两广总督劳崇光不惜重金悬赏,才得以在三年后寻回此宝物。这件宝物,就是元代铜壶滴漏。

 

  当年拱北楼所在的位置就是如今的北京路中段,在现在的北京路上,我们能看到是仿造的铜壶滴漏。铜壶滴漏于1316年由冼运行等广州工匠铸造,自元到清末一直置于广州拱北楼,用以报时,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计时仪器。在近代机械钟表进入广州百姓生活以前,广州人主要就是依靠它安排婚、葬、祭祀等重要活动。此外,由于铜壶滴漏长滴不绝,也被广州人作为长相思念的象征。1959年,元代铜壶滴漏作为地方代表性文物调往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整套滴漏主要由四个铜壶组成,自上而下依次叫做“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各壶皆有盖,第一、二、三壶下端装有滴水龙头,其计时原理是:日天壶装满水,通过龙头滴水,逐渐流入以下各壶。最下面的受水壶铜盖中央插一把铜尺,长66.5厘米,上刻十二时辰,自下而上为子时至亥时。铜尺前插放一把木制浮箭,下为浮舟,水位提高,浮箭随浮舟而上升,由此而显示时刻。故又称“刻漏”。司壶吏除了准时把时间牌悬挂在城楼四周告诉百姓时间之外,还要负责往漏壶里加水,以保证时间的准确性。据记载,明代万历年间,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广州,曾想复制一个铜壶滴漏,结果却没有成功,可见其工艺的复杂精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NJ纬哥的粤语频道

    我是在外地的广州人,能听到你讲广东的民俗故事,很有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