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找找你自己的答案。
加入【摄影早自习】微信群
1、添加叶梓私人微信:katoyezi(暗号:喜马拉雅)
2、发送“申请入群”
加入【北京/深圳/厦门及闽南地区】摄影小聚
1、添加叶梓私人微信:katoyezi
2、说明要加入的城市如“北京”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051天,今天想回答摄影自习室里韦奇同学的提问。他问他在使用超焦距拍照的时候,总是怀疑那些在景深范围内的事物没有真正的使用自动对焦合焦的拍法那么清楚,他想问是不是这样子的?
首先我们还是花几秒钟时间给没有摄影基础的同学稍微解释一下“超焦距”这个词,它其实就是指一种超级大的景深的拍法。也就是说除了你对焦的事物以外,比这个事物更远的物体和更近的物体基本上都是清楚的,这个就叫“大景深”,如果这个大景深的范围能一直大到无穷远的距离上,我们就管它叫“超焦距”。
如果我们已经设好了超焦距,那也就意味着从我们拍照的1、2米远开始到无穷远都是清楚的,它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方便就是我们不再需要对焦了,我们可以直接按下快门按钮拍照。所以超焦距就经常会被用于街拍(在街头拍摄),因为每个镜头都事发突然,所以如果我们能设置好超焦距,能绕过对焦这个环节,这显然是非常利于我们抓拍的。
但是你发现一个问题没有?就是超焦距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超级大的景深。所以要解释这个问题,要回答韦奇的问题,就必须要再回到景深这个问题上来。而景深我们在之前的早自习里面其实有反复的给大家解释过,其中有一期早自习特别重要,解释的是景深的原理,那是第717期的早自习,标题叫做《光圈为什么影响景深? 容许弥散圆的秘密 | 摄影早自习第717天》,这一期早自习的链接我也放下方,在听完今天早自习以后大家可以戳进去进行复习。
好,今天我们要解释的这个问题就跟容许弥散圆有关,但是我们今天就不讲这个原理了,因为以前已经讲过了。今天我们从大的概念上来帮助你理解一下超焦距到底是什么意思,大景深范围内的所有物体是不是真的是非常清晰的。
首先我明确告诉你答案,当你对焦在一个物体上的时候,按理来说,只有这个物体以及从它开始算起跟镜头的拍摄方向垂直的整个平面上的所有物体都是清晰的。简单来说就是你对哪就只有哪儿是清晰的,其它地方肯定是模糊的,这从光学的原理上来讲就是这样子的。
但是它前后的事物的模糊程度如果小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四舍五入”的也认为它是清楚的。这就是717期早自习里提到的容许弥散圆的问题。你看,它前后肯定模糊,但是它模糊的范围很小,模糊的不易察觉,我们就认为它是清晰的,所以这就是景深。那么,几乎不易察觉的模糊的范围(距离范围),我们就管它叫景深范围。
所以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了,我们到底允许它产生多大范围内的模糊而我们依然会把它四舍五入的算作一个清晰的东西?
这个问题在过去的胶片的时候我们是这么做的:我们会去规定一张照片印下来以后,印成多大的尺寸,挂在多明亮的房间里,在多远的距离上,由视力几点几的人来对它进行观看时不易察觉的模糊就算做清楚,就算做景深范围内。你看,我们规定的值有好几种:第一个是这个照片到底最后印出来有多大,第二个是观看者离它有多远,第三个是观看者本身视力如何,第四个是房间亮度如何。我们把这几个值全部规定好了以后,才能测算出它的景深来。
那么在数码年代,部分相机厂商就沿用了之前的标准。但是我们现在的技术跟过去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我们很少会把照片印下来观看,对吧?很多时候在屏幕上观看的。又比如说过去的图像是射在胶片上成像的,但现在的图像是射在一个一个的小的像素点的感光元件里进行成像的。所以有的厂商就修改了他们去判断允许弥散圆的标准。他们会这么算,这个模糊的小点只要它的模糊的直径没有超过这一个像素,我就可以认为它拍下来还是清楚的。你看他这个逻辑也很有道理。所以现在我们有了两套不同的测量容许弥散圆的逻辑,也就是两套测量景深范围的逻辑。
这个事情就变得很抽象了,我们就很难讲你这个相机景深绝对是多少多少,几米到几米,这个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了。比如说用富士数码相机的同学可能有这个感觉,你看大名鼎鼎的X100系列,它在相机的菜单里面所显示的、所标识出来的景深范围总是特别的小,同样的参数我要输到手机里面的景深计算器里面去看的时候,又发现景深比相机的显示的要大很多。比如说当相机里显示的是1米到3米的时候,景深计算器它可能显示了一个0.8米到5米,显然它俩的计算标准是不一样的,到底哪个更接近事实?这个恐怕很难找出一个标准答案。
所以最后我们再回到韦奇同学的问题,你用超焦距的时候不在焦点位置上的那些景深范围内的事物到底是不是绝对清楚的呢?
我想你只能自己去做一下实验了:把相机先打到超焦距的模式,然后在光线充足、感光度足够低、快门速度足够快的情况下,在不同距离上去拍摄同一个事物,比如说一本书或者一把尺子,你可以拍一系列的照片,比如说从0.5米、0.7米开始,每张照片都远离10厘米来拍照,拍了一串照片以后再回放,你就很容易找出来你自己能接受的那一个景深范围是多大了。比如说你从0.7米的距离上拍摄那张照片开始你就觉得基本上算是清楚的了,最远的你发现离的10米远基本上也是清楚的,那么你就测量出了自己对景深的宽容程度。
你看我们谈到最后会发现韦奇同学提的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今天的早自习里我特别想告诉你的就是这个问题:
以前我们都认为景深范围内的事物是绝对清楚的,而且景深范围应该是有个绝对的算法的。听完今天的早自习你至少知道了,原来景深范围它也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东西,要看你以什么样的条件去约束它,去计算它。而从光学的原理上来说,除了焦点处以外的所有距离上的事物都是模糊的,只不过区别在于模糊的程度你能不能接受而已。
好,我们今天就聊这么多,如果大家有更多的摄影问题,依然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我会尽量来回答大家。更多摄影好课请见底部“阅读原文”。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05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学习了!!!
继续学习!
摄影师叶梓 回复 @遇见同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