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集 | 古典精神与反叛思潮:杜蒂耶与布列兹

第100集 | 古典精神与反叛思潮:杜蒂耶与布列兹

00:00
21:37

导语

本集节目介绍了杜蒂耶和布列兹,这两位纵横二十世纪的法国大作曲家。前者继承了法国的音乐传统,同时吸收了无调性音乐和序列主义的技法,创造出独具匠心的作品,后者凭借极高的个人天赋,展现出极具反叛精神和革命性的创作风格,不仅融合多样的民族音乐,而且开创出全序列主义,还在机遇音乐领域也有尝试,可谓二十世纪音乐和文化领域最重要的人物。聆听他们的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音乐的先锋性和异质性。 

 

焦元溥:大家好,我是焦元溥,欢迎您收听焦享乐,一听就懂的古典音乐史。


在本集第100集,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杜蒂耶跟布列兹这两位纵横二十世纪的法国大作曲家,他们也分别代表了法国的古典精神与反叛思潮,也从他们开始,在这最后的几十集节目中,我们会聚焦在现代与当代作品。


1.如何看待当代音


这是离我们最近的时代,特别就是当下,但是却是离我们最远的时代,看看我们现在的古典音乐会,演出当代作品的比率,无论如何都是少的,因为欣赏的比较少,对一般听众而言这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风格。


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这跟历史有关系,特别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历史。在二十世纪中期开始,我们看到有一批作曲家开始弃绝调性,希望能够为音乐找到新的出路,但是弃绝调性的结果是,他们高估了人类的听觉能力,可能大家不是很能够理解接下来所写作的面貌,虽然这只是一批作曲家而已。


再来,我们要说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是因为我们和这个时代非常的接近,我们或许不能够非常客观的看这时代的面貌,对于过去的作曲家,我们跟他们有一段距离了,所以即使有个人好恶,我们还能够秉持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来审视他们,而在当代音乐的范畴里面,我觉得不可避免的,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家主观性都会比较重。


然而这段时期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听到最多样音乐风格,而且也是每个作曲家创作方法最多样、最个人化的时代。之前我们看了肖斯塔科维奇的作曲风格,我们说这是因为政治的外力介入,让他改变作曲风格。可是接下来我们介绍的许多作曲家,不是因为政治的原因,而是出于个人艺术发展的原因,剧烈的改变他们的创作手法,每个人的创作风格可以变化很大,大到你听一个人前中后期的作品,可能认不出来这是同一个人的创作。


我在节目中会尽可能的努力介绍他们的创作风貌还有变化,但毕竟我们节目时间有限,音源取得也不是都那么容易,不能够忠实呈现他们的创作全貌,特别是现代音乐或当代音乐,听片断其实比较难以了解他们想要在音乐里面做的事情。而且就像我在上一集介绍梅西安的时候说的,这个时期的作曲家特别重视音色跟音响,你要真正了解他们,最好是能够听现场。


所以我只能希望透过接下来的节目能够刺激大家的好奇心,大家能够认识到这些音乐的丰富美妙,而能够自行探索。


2.杜蒂耶,法国传统的延


现在我们来看今天要介绍的第一位主角,杜蒂耶。


这位作曲家非常的高寿,1916年出生、2013年过世,而且他的创作一直到2010年左右,他是1938年的罗马大奖得主,后来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回到巴黎,做钢琴家、改编者,也是老师,还当过巴黎歌剧院合唱团的指挥。他在1945-1963年是法国广播电台的音乐制作,后来也曾担任教学。


这位作曲家,我们听他的风格,可以说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继承了德彪西、拉威尔、鲁塞尔,也受到像是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的影响,甚至我们也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晚期贝多芬创作带给他的启发。


[播放杜蒂耶作品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音乐片段]


您现在听到的是他的作品一,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圣咏与变奏》,这首作于1947-48年的作品当然不是他真正的第一个作品,但是杜蒂耶觉得他之前的创作都不能够代表他,所以他的创作编号从这首曲子开始。而我们听这个声响,还有他所运用的技巧,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他是法国传统的延续。


[播放杜蒂耶作品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音乐片段]


3.杜蒂耶作品的


作为作曲家,杜蒂耶虽然博览群集,吸收前人和当代作品中的技法,但是他不属于任何的学派,也不服膺任何的教条,而是要写有自己的个性跟风格的作品。比方说他虽然研究序列,也会参考序列主义的技法,但是却是批评性、有选择性的使用。我们看他早期的创作也会发现,他应该有受到爵士乐甚至BigBand的影响,这些特色都出现在像他的第一号交响曲等等作品当中,但他不会让爵士风主导他的作曲风格。


杜蒂耶的创作虽然多数都是无调性,但是他通常也会有一个调性中心,所以对于我们耳朵,如果您听我们这音乐史的节目听到现在,应该很能够接受他的音乐风格,他也不太用传统的大小调调性,而多用调式来取代。


纵观他的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几个偏好的技法,比方说倒转变奏。什么叫倒转变奏呢?通常我们变奏先有主题,然后用主题来发展变奏,就像我们现在听的作品一样。但是倒反变奏是他先呈现出这个变奏的一些小段落,或者是主题的小段落,慢慢拼凑拼凑,主题在中间才正式出现。当然类似的概念之前的创作中我们就已经见到了,但是杜蒂耶把它发展成一套很完善的作曲技巧。


他的作品也非常讲究结构和对称性,这个对称可以是外在的结构,比方说他的第一号交响曲,第一乐章是帕萨卡利亚舞曲,这是以低音作为变奏,而他的第四乐章就是一个变奏曲。


第一乐章从小声到大声,中间经过两个乐章,第四乐章则从大声到小声,可以说头尾呼应,中间两个乐章也可以看成有结构上的对应,而这样的对称性也可以展现在作品的内部细节当中,杜蒂耶的写作非常非常的精细,很多段落听起来都迷人至极,有小趣味也兼具大格局,比方说我们来听一下他第二号交响曲第三乐章的一段,是不是就很引人入胜呢?


[播放杜蒂耶《第二号交响曲》第三乐章音乐片段]


而他1965年的名作《变形》【《蜕变》(Métaboles)】则是为我们示范量变如何导致质变。


[播放杜蒂耶《变形》【《蜕变》(Métaboles)】第三乐章音乐片段]


就是用不同的顺序或者是不同的观点,呈现一些音乐的基本素材,而透过这些素材的发展突然之间音乐变了个性,呈现出新的结构或内在逻辑,这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您绝对有机会能听到现场。


杜蒂耶是完美主义者,这一生写作的作品不多,而且出版之后又不断的改写,精益求精,但也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每一部都是经典,都值得大家好好欣赏。而论及他自己最爱的作品,他也会在访问中透露,那是1970年接受大提琴名家羅斯托波維奇Rostropovich委托所写的大提琴协奏曲,一个完全遥远的世界。


[播放杜蒂耶《大提琴协奏曲》音乐片段]


4.布列,天才的叛逆


如果说我们听杜蒂耶的作品,即使是他2000年之后的创作,对我们来讲还是有声音上的亲近感的话,那么接下来要介绍的布列兹,1925年出生、2016年过世的这位作曲家,可说在一开始出版的作品中就展现出他的头角峥嵘跟叛逆个性。


 [播放布列兹《为长笛跟钢琴的小奏鸣曲》音乐片段]


您现在听到的是他写于1946-49年为长笛跟钢琴的小奏鸣曲。说到布列兹这位大师,他的成就非常的高而且多,但因为个性强烈,往往与人不和,所以也造成很多争议。这个人真的是天分太高,也就因为天分高所以有那种反对一切的能力,他的才华也不限于音乐,事实上当年他很可能变成数学家或者是工程师。

对一般爱乐者而言,布列兹是指挥大师,我自己看过好几次他指挥,真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不用指挥棒,也没有任何花俏的动作,但是音乐却能够有精准而且漂亮的展现,他的耳力极其惊人,乐团无论是谁犯了任何的小失误,他都能够抓出来,这可说是二十世纪至今最传奇的耳朵。


而他的指挥生涯也非常辉煌,比方说在1971-75年担任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而在1971-77年,也就是这段时间同时他则接下伯恩斯坦的位置,担任纽约爱乐的音乐总监,之后更和世界诸多交响乐团,尤其是芝加哥和克利夫兰乐团有密切的合作。

作为法国音乐界的代表人物,他在政治上也非常有影响力,在1977年成立IRCAM,法国蓬皮杜音乐与声响研究中心。而在前一年则是创办了当代乐集,专门演奏当代与现代音乐。1993年则和人共同创立了音乐之城,而他几度指挥拜鲁特,无论是《帕西法尔》或者是《指环》,在当时都是引起轩然大波的制作,但现在回头来看则都成为经典。


5.领风骚


而我们如果要探究这一切的根本,或许仍然在于布列兹是二十世纪后半至今,写作技巧最惊人,影响力最大,和时代互动最多,最能引领风骚的人,如果没有之一的话。


布列兹曾经跟梅西安学习过,从这位大师身上他当然也学到很多,梅西安给他最大的启发之一在于任何声音都可以谱成音乐,他也开启布列兹对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认识印尼、日本、印度等等的音乐,而在他后来作品中,我们也的确可以看到许多非欧洲的元素,譬如说亚洲或非洲的音乐声响等等。


在他的早期名作马拉美诗作的即兴(《重重褶皱》第二乐章)里,我们就可以听到这样的声响。


[播放布列兹《马拉美即兴曲》(《重重褶皱》第二乐章)音乐片段]


布列兹在年轻的时候也曾担任过剧团的音乐总监,跟着剧团到了很多地方,这让他认识了各式各样的乐器,也让他从欧洲传统乐器用法中得到全新的自由。他在巴黎也和韦伯恩的学生内雷·雷波维兹学习了音列技法。我们刚才听到的长笛小奏鸣曲,或者是他的第一号钢琴奏鸣曲等等,都展现出这位二十岁左右作曲家的年轻跟锐利,可以把细腻感性跟暴力尖锐合在一起。


他的创作也反映了时代,在那时特别是要跟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传统说再见,要找到全新的开始,才能够从这样可怕的人类滔天大罪中寻找新的出路。他的第二号钢琴奏鸣曲就可说是这样革命性的创作,这四个乐章的外貌跟形式固然可以想象到以前的奏鸣曲,甚至跟贝多芬的第29号锤子钢琴奏鸣曲有所联系,但布列兹在里面所做的一切都是革命性,且反传统的。


而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杜绝一切的浪漫派余续,他虽然学了韦伯恩,还有勋伯格的创作技法,但是没有要他们的情感。在勋伯格过世的时候他写了一篇挑衅意味很浓的文章,叫做《勋伯格已死》,当然好象说这个人已死了,但是他说的死是用音乐来表现情感的这样一套方式。


6.全序列主


1950-52年他开展出全序列主义,就是我在上一集介绍梅西安的时候曾经提到的,要对音高、时值、力度、音色、起因等等都要做严格的控制,要写出具有精密结构的作品,他说构造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语,我们听他这个时期的创作,也的确把这样的风格发挥到极致。


但是这种可说是音响建筑师或者声音工程师这样的音乐,布列兹后来又舍弃了这样的态度,或许他也发现,即使是用这种数学性的方式,我们还是能够从不同作品中观察到作曲家的个人个性。而他下一部经典之作,就是1953-55年写成的《没有主人的锤子》,这部作品在当时立即引起极大的轰动,是他到现在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可说是振聋发聩的音乐震撼。


[播放布列兹《没有主人的锤子》音乐片段]


即使是将近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听到《没有主人的锤子》这部作品的开头,还是为之目眩神秘。而他接下来所写作超过70分钟的大型作品《重重褶皱》,运用了马拉美的诗,而呈现诗又用音乐评论诗的巧妙设计,一出手又成为当代经典。


7.机遇音子音乐时


接下来他受到约翰·凯奇(John Milton Cage Jr.)的影响,也开始思考机遇音乐,不过他的机遇是控制下的机遇,因此写出了像是第三号钢琴奏鸣曲这样给演奏者选择空间,但是选择其实有其限度的创作。


而我个人认为,他作曲生涯的另一高峰,则是在创立了蓬皮杜音乐与声学研究中心之后所写成的《回应》,这部写于1980到84年的作品,编制相当特别,他需要一个乐团在中间,外面被六种打击乐器,其中包括钢琴跟竖琴所围绕,演奏的时候有各式各样的回声声响,还有电子扬音器,就是现场播音,对着这种播出来的声音做演出跟设计。这个讲了半天,其实大家最好在互联网上找这首曲子的演出影片,才能够真正体会他的伟大以及奥妙之处,虽然我们用听的也可以感受到一些。


[播放布列兹《回应》音乐片段]


是不是非常的特别有趣呢?这是一个40多分钟的作品,有各式各样精彩的效果,还有绝妙的音乐设计,如果有机会请一定要欣赏这个曲子的现场演出。


然而在尝试了电子音乐与播音效果的运用之后,布列兹又不写这样的作品了,而他下一部的大型创作,这个我跟他非常有缘份,因为我看了这个作品的世界首演,那就是在1996-1998年写成的《论片断》(《Sur Incises》),这是为三架钢琴、三架竖琴、三组打击乐器所写成的精彩创作。


某种程度而言,他在前一个阶段所试验的各种电子回声效果,其实已经被他用在这个作品里面了,就是不藉由电子播音的方式,用纯粹的器乐就可以演奏出来,而布列兹晚年也说,这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因为它最自由。


[播放布列兹《论片断》(《Sur Incises》)音乐片段]


纵观布列兹的创作,我必须说那真的是极其精彩,但是要听到最好的效果,第一,还是要听现场,但这现场其实相当难以演出,因为你可能需要非常非常好的乐手,非常好的指挥家,还要有非常好的音乐厅,才能够忠实呈现这些作品。所以大家有机会的话到巴黎,请大家去巴黎爱乐厅,听听看这种音乐厅的效果,其实最适合演奏这样的当代创作。或许布列兹的音乐远远的领先于他的时代,以至于目前会常出现在音乐会里面的,其实就是他的第一号钢琴奏鸣曲,我们刚刚听的长笛与钢琴小奏鸣曲,还有写给钢琴独奏notations记谱法等等,但我相信随着音乐厅的设计不断进步,音乐家能力越来越高,最终我们会追上能够普遍演奏布列兹音乐这样的水准的。


8.本集小


今天节目很高兴为大家介绍了杜蒂耶跟布列兹这两位大师,一位我们完全可以觉得是传统的延续,而延续到二十一世纪,另外一位则是年轻时候非常的叛逆、反传统,革命性要打破一切,到晚年的作品反而可以看到一些圆融,或者是采取不那么对抗的态度。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惜墨如金,而且下笔都非常讲究的大师,也留下了诸多伟大的创作。


而在下一集节目里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的是达姆斯达特这个音乐夏令营以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还有海兹·施托克豪森的音乐。


欢迎您继续收听焦享乐。


*本集古典音乐配乐版权由“库客音乐”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1980pbyc

    为什么播放的音乐会变慢变调

  • 圆远泊

    背景音乐有点吵了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