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树.17.【4.4】突厥—鞑靼人

文化树.17.【4.4】突厥—鞑靼人

00:00
10:13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是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创作的文化史著作,首次出版于1955年。
  该书是作者倾其毕生的研究经验、研读心得思想的结晶,将人类文化比做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榕树,详细追溯了文化的演进过程,从文化低级阶段的层次、多源头的发轫阶段开始,渐次追溯多线条的发展过程,展示了人类文明和地区文明绚丽无比的图景。



内容简介
  该书分为十章,按照纵向的时间顺序和横向的空间顺序将人类文明划分为若干文化区域,依次追溯各条文明发韧主线的发展历程,对人类文化演进、文明兴起、各文化区和各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立体式、多视角的描绘、分析和阐释。《文化树》的书名意在表达文化不是仅有一根主干的进化树,而是像热带的榕树,拥有各种枝权交叠的不定根和气生根。尽管文化演进的过程有传播、假借和分歧等多种发展方式,但是依然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源流中。林顿在书中用事实和例证批评了欧洲中心主义,以开阔的视野和宽容而优美的笔调描绘出东南亚、西南亚和欧洲、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中海、非洲、印度、中国、日本的文化各个方面,指出它们之间的关联与特色,特别强调技术发明与革新、制度的演进对文化进程的巨大影响。
  该书从世界文明多源头的平行发展和横向交流这两根轴上。对人类文化演进、文明兴起、各文化区相互影响、各文明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立体的、多层次、多侧面的描绘、分析和阐释,展示了人类文明和地区文明绚丽无比的图景。


作品思想
  林顿在《文化树》中采用了心理学派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来分析各种文化现象,也就是以人性、人格与文化与社会变迁为研究主题,寻找个人人格和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并通过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来试图发现人类社会生活的通则以及组成社会、联系人民的社会关系、观念、价值和信仰等问题。
  比如,书中创新性地分析了人类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批判性地指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是了不起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知识和思想的能力。在分析东南亚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时,书中指出,尽管中国和东南亚有着长期的海陆接触,但是中国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是微小的。中国人虽然愿意娶土著女子为妻,但他们按照中国人的文化把子女培养成中国人,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文化,而土著人也维持自己的文化。来自中国的物件和技艺融入了东南亚的土著文化,然而中国的社会、政治或宗教模式似乎没有迁移到土著文化中。和中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文化渗透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甚至在更加原始的部落里都留下了印记。除了老挝山地以东地区之外,整个东南亚大陆地区中,印度文化的影响都远远超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原因似乎是:除了征服的目的,印度人到这里来是当传教士,中国人到这里来是做商人。中国人从来不迫使别人皈依自己的信仰,也让土著人维护和保持他们自己的文化;而印度人在殖民过程中都要传教,并要求教徒皈依,印度教徒、佛教徒和穆si林都是如此。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特征——相互尊重,互不干涉,这不禁使人联想到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用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分析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结构、社会功能和社会生活,往往能够从中发现其社会关系、社会观念、价值观等的来源和基础。
  《文化树》对各地主要文明的描述分析始终基于世界文明进程的整体背景,林顿的侧重点不在于对考古资料和历史典籍进行分析和研究,他期望通过展现各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让人们看清它们所扮演的既是接受者又是贡献者的角色,明白纷繁多样的世界文化的潮流趋向。全书的论述中体现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更可贵的是林顿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偏见,力图纠正历史沿袭下来的种种误解,在公正地讲述各文明进程方面所作的努力。虽然某些论点由于依据的不准确或资料的匮乏有些欠妥,但是瑕不掩瑜。《文化树》开阔的视野、生动清晰的文笔、睿智深刻的分析和大胆的预测无不使之具有了一种历久弥新的魅力。
  《文化树》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世界文明史,在描述各文明的发生、传播和文化适应等过程中,林顿浓墨重彩地强调各种文化接触后变迁的机制:相互排斥、消亡、融合、更改和更替、隐约的前行和复兴,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对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几大宗教文化的分析中。结合考古资料对史前和有史以来的记载,他以人类学家对日常生活的天然关注兴趣,考究各种文化形态下的社会结构与功能,因此重要的不是各自孤立的文明的特征,而是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变迁的动力。

作者简介

  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1893~1953),美国人类学家。曾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危地马拉、阿芝台克、俄亥俄州从事史前考古,在南太平洋马克萨斯群岛、马达加斯加岛以及俄克拉荷马州的科曼奇人中从事田野工作。1925年在哈佛获得博士学位,1928年起先后执教于威斯康星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除了对西方文明以外的特定文化的知识作出重要贡献,林顿还致力于打破文化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功能主义之间、原始文化研究和文明研究之间、文化的心理特征上的研究-9文化的其他方面研究之间的割裂局面,因此林顿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体化贡献颇多,甚至在一定时期形成了某种学派。林顿的作品不仅增进了当今关于人类文化的知识,而且也成为英语的一种写作范式,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人的研究》(The Study of Man,1936)。1946年,林顿任美国人类学会会长;1954年,获赫胥黎奖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