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郑夑《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88.郑夑《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00:00
07:11

主题十:花红柳绿映人眼‧植物诗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关于诗人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今江苏兴化)。清代著名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诗书画被喻为「三绝」;擅画竹;创「六分半书」书体。着有《郑板桥集》。


2.曼娟老师赏析

讲到郑燮,大家也许没什么印象,如果讲到「难得胡涂」的郑板桥,许多人都不觉得陌生了。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与书画家。乾隆年间考上进士,担任过知县,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然而,因为行事光明磊落,不肯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终于得罪了人,被罢免了官职。生活景况原本就不宽裕的他,只好过着卖画维生的日子。


郑板桥完成一幅画,便会提笔写下一首诗,这便是「题画诗」,让看画的人更加理解画中的意涵,也使得这幅画的命题更加完整明确。某一天,郑板桥完成了一幅画,画的是从石缝中长出来的几枝竹子。同时写下了这首题画诗。


像用牙齿咬住青山,牢牢的不肯放松,将根站立在破裂的岩石中。经过千种磨练,万种折磨,还是那样坚强有韧性,就算是风从四面八方吹来,也无法撼动。


这首题画诗中的竹子,让我们想到郑板桥自己的人生,他在贫困的生活中奋斗,成为一个造福百姓的好官,对于该有的原则,他绝对坚持「咬定」,不会轻易妥协。哪怕是接二连三的磨难如狂风般摧残,竹子依旧挺立着。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郑板桥也绝不放弃人格的确立,理想的追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