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一老师接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物空间采访(二)

玄一老师接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物空间采访(二)

00:00
12:27


本期采访摘录


玄一老师在采访中提到的《学习的革命》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学习的革命》是一本有关学习方法的畅销书。作者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学习理念,强调应该学会“怎样学”的问题,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结果。《学习的革命》以“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作为副标题。


其中有一个章节是:认识奇妙的人脑。这位玄一老师后期学习和从事心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心理实际上是研究人的思想和思维过程。思想是人行为的根本,而行为就是我们日常点点滴滴、或大或小的各式各样的事情。就比如吃饭睡觉、工作交际、坐卧行走等等。所以,我们在解决日常工作事业是否顺利、人际交往是否顺畅、作息规律是否有益于健康、亲子教育方法是否恰当等等这些问题时,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这就是心理学的意义和伟大的地方,他是告诉我们如何更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小人之心的自私和算计。




国人对心理理疗和心理品质提升的看法:


当代国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卫生部和权威部门的抽样调查,五分之一的人口心理健康有问题,百分之五的人口处于心理疾病状态,每年的自杀人口达到几十万,可以说是一个灾难化的局面。去年联合国秘书长在全球预防自杀日报道,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到了三亿四千万,中国的抑郁症患者为一亿左右。令人触目惊心。


心理健康的科普教育严重不足,传统文化被割裂,人们信仰缺乏,价值观模糊,社会生存环境恶化等各种内外因素导致了全民焦虑的局面。而社会提供的有效心理治疗不足,误区泛滥,加重了这种局面。


当代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是倾向性的“病耻感”。


不到不得已的地步,不会主动需求帮助,而是相关专业人士找上门后才试着去改变和提升自己。因为几十年以来,心理科学发展被政治运动所淹没,人们缺少对心理不健康规律的认识,更缺少求助渠道。心理患病被当成丢人的事情。很多人在最后一刻,不堪痛苦折磨而放弃了生命,这种习得性无助还在继续。这也是一个十分可悲的局面,亟待大规模的科普教育和心理保健的文明建设来消除“病耻感”这个误区。


从社会和个体的角度来看,价值观的模糊是一个亟待理清的问题。社会与人生的方向感失焦,也是病耻感存在的深层原因,将导致心理疾病和悲剧泛滥。


博士学位的人也会出现心理需要调理的情况。换句话说,是人就有痛苦、就会有需要专业心理疏导。对于内心的痛苦不积极寻求解决,而是不断的向内心积压,很有可能会因此衍生出身体的疾病。


为什么还需要专业的认识陪护,做专业的心理疏导?


貌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但这只是你个体自身的经验。所谓经验,是说没有归纳为群体规律的个体体验。也就决定性的说明,个人的经验用在他人的身上是不切实际的。这就是专业和不专业的关键性区别:专业的引导更有利于心理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提升。


心理咨询是有着各式各样的方法和手段的,尽管普通人看着专业的心理疏导也只是在“聊天”,但这和普通的聊天有着关键性的区别。就如在采访过程中,玄一老师提到的“共情”。

本期采访摘录


玄一老师在采访中提到的《学习的革命》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学习的革命》是一本有关学习方法的畅销书。作者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学习理念,强调应该学会“怎样学”的问题,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结果。《学习的革命》以“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作为副标题。

其中有一个章节是:认识奇妙的人脑。这位玄一老师后期学习和从事心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心理实际上是研究人的思想和思维过程。思想是人行为的根本,而行为就是我们日常点点滴滴、或大或小的各式各样的事情。就比如吃饭睡觉、工作交际、坐卧行走等等。所以,我们在解决日常工作事业是否顺利、人际交往是否顺畅、作息规律是否有益于健康、亲子教育方法是否恰当等等这些问题时,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这就是心理学的意义和伟大的地方,他是告诉我们如何更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小人之心的自私和算计。


国人对心理理疗和心理品质提升的看法:

当代国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卫生部和权威部门的抽样调查,五分之一的人口心理健康有问题,百分之五的人口处于心理疾病状态,每年的自杀人口达到几十万,可以说是一个灾难化的局面。去年联合国秘书长在全球预防自杀日报道,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到了三亿四千万,中国的抑郁症患者为一亿左右。令人触目惊心。

心理健康的科普教育严重不足,传统文化被割裂,人们信仰缺乏,价值观模糊,社会生存环境恶化等各种内外因素导致了全民焦虑的局面。而社会提供的有效心理治疗不足,误区泛滥,加重了这种局面。

当代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是倾向性的“病耻感”。

不到不得已的地步,不会主动需求帮助,而是相关专业人士找上门后才试着去改变和提升自己。因为几十年以来,心理科学发展被政治运动所淹没,人们缺少对心理不健康规律的认识,更缺少求助渠道。心理患病被当成丢人的事情。很多人在最后一刻,不堪痛苦折磨而放弃了生命,这种习得性无助还在继续。这也是一个十分可悲的局面,亟待大规模的科普教育和心理保健的文明建设来消除“病耻感”这个误区。

从社会和个体的角度来看,价值观的模糊是一个亟待理清的问题。社会与人生的方向感失焦,也是病耻感存在的深层原因,将导致心理疾病和悲剧泛滥。

博士学位的人也会出现心理需要调理的情况。换句话说,是人就有痛苦、就会有需要专业心理疏导。对于内心的痛苦不积极寻求解决,而是不断的向内心积压,很有可能会因此衍生出身体的疾病。

为什么还需要专业的认识陪护,做专业的心理疏导?

貌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但这只是你个体自身的经验。所谓经验,是说没有归纳为群体规律的个体体验。也就决定性的说明,个人的经验用在他人的身上是不切实际的。这就是专业和不专业的关键性区别:专业的引导更有利于心理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提升。

心理咨询是有着各式各样的方法和手段的,尽管普通人看着专业的心理疏导也只是在“聊天”,但这和普通的聊天有着关键性的区别。就如在采访过程中,玄一老师提到的“共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