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进阶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00:00
06:07

学透小学常考古诗文,孩子考试稳拿分。


→→添加小助手:youshuyy05(长按可复制),备注“古诗”,可参与社群打卡,享受专属社群服务


进阶 | 8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诸葛老师:同学,你好!今天的“一日一名句,快乐学古文”时间,诸葛老师和小米粒还有你一起来学习一句古文,它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小米粒:诸葛老师,这是在说什么呢?


诸葛老师: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意思是说:滚滚长江水向东流去,千古以来的英雄人物都随水流逝。


小米粒:今天学的又是苏轼的词啊。咱们刚刚才学过他的《定风波》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诸葛老师:是啊。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文采了得,《定风波》写得潇洒,而这《念奴娇·赤壁怀古》又写得特别豪迈。


小米粒:赤壁怀古?这是不是苏轼在游览赤壁的时候写的啊?


诸葛老师:你猜得没错,接下来我就给你讲讲苏轼为什么会写这首词好不好?


小米粒:好啊。


诸葛老师:咱们之前曾经说过,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了条件极为艰苦的黄州。不过,这不仅没有打垮他,他在黄州的生活反倒过得如诗一般。


苏轼很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他还喜欢和朋友们聚会,一起喝酒作诗,游山玩水。在黄州,有一个地方特别著名,那就是赤壁了。


这赤壁是古代的战场,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很多文人都来这儿游览过,也留下了诗作。比如,杜牧就写过《赤壁》,李白也写过《赤壁歌送别》。大诗人苏轼对赤壁尤其喜爱,他不仅多次游览赤壁,还写下了文采绚丽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再有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


小米粒,赤壁之战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役。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正是因为赢得了赤壁之战,才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这场战役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呢。


苏轼站在赤壁前,看着眼前的景色,想到当年的那些英雄们如今都已不在,只剩下山河风光亘古不变,他不禁感叹,世事容易变迁,只有自然永恒。于是,他吟出了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苏轼从眼前的江水写起,说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那些千古风流人物也随之流逝。接着,他写到了赤壁的风光。这儿江水滚滚,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然后,苏轼怀想起了英雄的往事。他遥想当年,周瑜春风得意,英姿奋发豪气满怀。他手摇羽扇,头戴纶(guān)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了。然而这一切成败荣辱如今都已是云烟,苏轼不禁感叹起来:人世间的生活啊,就像做梦一样。我就把手中的这杯酒洒向浩瀚的长江,祭奠这江上的明月吧。


小米粒:原来是这样啊。这首词听上去真是大气磅礴,苏轼被贬官了还能有这么豪放的气势,真让人佩服。


诸葛老师:是啊。其实,这首词里还暗含着苏轼的自我开解呢。你看,苏轼在怀念完英雄之后感叹人生如梦,这何尝不是联想到自身境遇后的感慨呢?苏轼想到,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逃不过人事的变迁,那么自己的遭遇又有什么可叹息的呢?最后大家不过都是殊途同归而已啊。如果太在意这一时的功名,未免也太过迂腐了。所以这首词虽然和《定风波》的风格不同,但都表现出了苏轼旷达的胸襟。


小米粒:我明白啦,我也要像苏轼那样豁达!


诸葛老师:好啊。最后,咱们再来把苏轼对人事的感怀读一读吧。今天学的古文,先听我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也来念一遍试试?


小米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诸葛老师:念得真棒。各位同学,你也像小米粒一样学会了吗?在有空的时候,别忘了背诵这句古文哟。好,今天的“一日一名句,快乐学古文”就到这儿了,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