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瘦鹃:花雨缤纷春去了

周瘦鹃:花雨缤纷春去了

00:00
07:12

春光好时,百花齐放,经过了二十四番花信,那么花事已了,春也去了。据说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合八气,得四个月,每气管十五天,每五天一候,八气计共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的风信应之。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菊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醿,三候楝花。这二十四番花信,很为准确,你只要一见楝树上开满了花,那就知道春要向你告别了。


每逢梅花烂漫地开放的时节,春就悄悄地到了人间,使人顿觉周身有了生气。可是春很无赖,来去飘忽,活像是偷儿的行径,不上几时,就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偷偷地走了。我曾胡诌了一阕《蝶恋花》词谴责它:



“正是缃梅初绽候,骀荡春光,便向人间透。十雨五风频挑逗,江城处处花如绣。恨杀春光留不久,来也偷来,走也偷偷走。绿渐肥时红渐瘦,防它一去难追究。”


但是尽你恨恨地谴责它,或苦苦地挽留它,它还是悄没声儿的溜走了。


古人对于春之去,也有不胜其依恋而含着怨恨的。词中的代表作,如宋代黄山谷《清平乐》云: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辛稼轩《祝英台近》云: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点点飞红,都无人管,便谁劝、流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 带将愁去。”


又释子如晦句云: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毕竟年年用着来,何似休归去。”


连这心无挂碍的和尚,也想留住春光,劝它不要归去了。


然而想得开的人也未尝没有,如秦观云: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杨万里云:


“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他。落尽千花飞尽絮,留春肯住欲如何。”


末一语问得好,怕谁也回不出话来。


清代俞曲园曾以“花落春长在”一句擅名,因以“春在”名其堂,花落了,春去了,只当它长在,这倒也是一种阿Q式的。


春既挽留不住,那么还是送它走吧。明代唐伯虎与社友们携酒桃花坞园中送春,酒酣赋诗,曾有“三月尽头刚立夏,一杯新酒送残春”、“夜与琴心争密烛,酒和香篆送花神”等句。


此外清代骚人墨客,也有柬约知友作送春之会的,如李锳柬云:


“春色三分,一分流水,二分尘土矣。零落如许,可不至郊外一游乎?纵不能留春,亦当送春,春未必不待我于枝头叶底也。”


又徐菊如柬云:


“洛阳事了,花雨缤纷,欲携斗酒,为春作祖饯,公有意听黄鹂乎?长干一片绿,是我两人醉锦裀矣。”


这二人以乐观的态度去送春,是合理的。好在今年送去了春,明年此时,春还是要来的啊。


本文节选自《花花草草:周瘦鹃自编小品文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ichael_816

    生日快乐!

  • MichaelYan_po

    两年了,终于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