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模式.10.第七章.社会的本质

文化模式.10.第七章.社会的本质

00:00
59:06

《文化模式》是美国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34年。
《文化模式》描述了人类行为方式是怎样结合成各种模式的,作者指出在任一社会中,人类可能产生的行为范畴,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发挥或受到重视。作者从而表示赞成文化相对论,赞成根据文化发生的来龙去脉来评价文化现象。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八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排列:第一至第三章首先表明自己对习俗、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整合等基本观点;第四至第六章展示了田野调查的结果,即三个典型的原始部族(普韦布洛人、多布人和克瓦基特尔人)截然不同的文化模式;最后两章归入主题,论述了社会本质以及个人与文化模式的问题。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文化因素就像是一套供人选择的项目,有些民族选择了这些因素,并形成了自己的形貌,另一些选择了其他的因素,并形成了别的形貌,而不同的文化形貌决定了个体的形成,因而,文化便产生了它的性格特征,成为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整体。

创作背景

《文化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时代特征而创作的。20世纪30年代初,功能主义在人类学界兴起,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主张实证主义,开始推广人类学实地调查方法,从中论证文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并探讨文化的功能作用。功能主义向世人呈现了文化结构的有机整体性。然而,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方说,功能主义认为,任何文化中人的本性与欲望都是一样的;结构功能主义则因为更看重客观事实的静态分析,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本尼迪克特注意到了这些不足之处,从而立意探索文化的深层结构与价值观念,把一种文化的制度和习俗当作人们主观态度的表现来看待。此书可以说是本尼迪克特人类学理论的合集,包括作者发表的5篇关于文化模式理论思考的论文。此书出版于1934年,是本尼迪克特在对祖尼人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完成的。

作品影响

《文化模式》这部著作出版后,在学术界发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化人类学界、社会学界、甚至精神分析学派都对这一书赞誉有加,认为这本书开创了“文化与人格”的科学研究。至今该书所阐述的“文化模式”这一概念仍然被现代人类学者所讨论。

《文化模式》给以后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德为该书写序时,该书就已被译成14种文字,印数超过380多万册。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女,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作除《菊与刀》外,还有《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不可能的任务_o7

    这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