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
今年想探讨的主题是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一番研究下来,最后的结论是:
建立爱读书的家风才是根本之道。
回到培养孩子读书兴趣,我们先说说两个与之相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父母不爱读书,却希望孩子爱读书。
有一类父母有空就是刷手机、看视频、玩游戏或者电视娱乐节目,书倒是给孩子买了一堆,扔给孩子就说,你去看书吧。
更有甚者,有空就在牌桌上,为了让孩子不打闹,扔给孩子手机或者Pad,让他自己去玩。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怎么可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来?
第二个问题是认为读书需要不断给外在鼓励。
不少家长鼓励孩子读书的办法是,你读书1小时,我带你去吃一次肯德基;或者你读完了这本书,我奖励你一个玩具。
这样的教育方法下,孩子读书的主动性和内驱力慢慢就被磨灭了,一旦没有外部的激励他会认为读书是一件很亏的事情。
一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这一点,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
一位老人来到一个小乡村里休养,附近住着一群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
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
当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最后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老人这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过度理由效应。
对于这些孩子,他们如果只用外在理由(得到报酬)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吵闹),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没有报酬了),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
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爱上读书,就不能依靠外部奖励,而要让孩子明白,读书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个看似很难的问题回归到常识,答案却是再简单不过,这就是选择适合孩子的好书、陪伴孩子读完,分享读书的快乐直至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
你可能会有点担心,自己拿起书来就犯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不用过度担心,即使你真的非常非常不喜欢读书,也是有办法帮助孩子的。
我们都知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孟母是不怎么读书的,但是不影响孟子成为饱学之士,这里面的关键在于三点:
一是孟母重视读书敬畏学问,二是全力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三是在孟子早期给了大量的陪伴。
我们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孟子读书的时候,孟母一定是在旁边纺线织布。
想象一下,如果孟子读书的时候孟母是在打麻将,那肯定不会有一个儒家泰斗的出现。
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人,出身贫苦,家里可能连书都没有,但是孩子却痴爱读书,成为非常卓越的人才。
其关键点在于和孟母相同,重视读书学习,条件有限也尽量给孩子一个可以静心读书的环境。
由此可见,即使自己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只要我们重视孩子的读书习惯养成,愿意花时间陪伴,向外界寻求一些选书帮助,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如此行动的同时,也是在塑造自己的家庭文化。
再进一步,如果每个父母都能成为爱读书的人,能够和孩子一起读书成长,分享读书的快乐,这将是人生最美妙的体验,也会成为孩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有书也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调研,让没有读书兴趣的人说出自己喜欢的几本书来。
结果大出意料的是这些人甚至一本书都说不上来,也就是说他们从来没有读完几本好书——得出的结论是“不爱读书的人绝大部分没有自主读完几本好书”。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一旦完整读完几本好书,体会到了书中的道理和滋味,很可能就开始有了读书的兴趣。
有书正是基于这个重要的发现,在2015年12月12日发起 “有书共读行动计划” ,很多书友加入进来,和我们一起读完了几本好书。
这个过程中开始养成了读书习惯,同时孩子教育、家庭关系和个人事业都获得了很大的改进和提升。
很多书友的经历都充分证实了只要有强烈的阅读愿望,愿意行动起来,就有机会养成读书的习惯。
更进一步,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如果爱读书的人能带动一批不爱读书的人读完几本好书,那么全社会性的阅读习惯就会养成。
或许在不长的时间就能赢得一次全社会认知和阅读习惯的大跃迁,真正实现世界读书日的主旨——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让读书成为每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你是热爱读书、乐于分享、希望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那么也加入成为“有书领读人”。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私信回复“福利”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二维码在哪里?
🌹️
确实!!!
福利
嗯嗯😊。对的
二维码呢
二维码在哪里
二维码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