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耀品读《列子》:121【杨朱篇】治内之道(下)

姚耀品读《列子》:121【杨朱篇】治内之道(下)

00:00
17:45

本期品读章节:

       子产相郑,专国之政,三年,善者服其化,恶者畏其禁,郑国以治,诸侯惮之。

        而有兄曰公孙朝,有弟曰公孙穆。朝好酒,穆好色。朝之室也聚酒千钟,积麴成封,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方其荒于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室内之有亡,九族之亲疏,存亡之哀乐也。虽水火兵刃交于前,弗知也。穆之后庭比房数十,皆择稚齿婑媠者以盈之。方其耽于色也,屏亲昵,绝交游,逃于后庭,以昼足夜;三月一出,意犹未惬。乡有处子之娥姣者,必贿而招之,媒而挑之,弗获而后已。
        子产日夜以为戚,密造邓析而谋之,曰:“侨闻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国,此言自于近至于远也。侨为国则治矣,而家则乱矣。其道逆邪?将奚方以救二子?子其诏之!”
        邓析曰:“吾怪之久矣!未敢先言。子奚不时其治也,喻以性命之重,诱以礼义之尊乎?”
        子产用邓析之言,因间以谒其兄弟,而告之曰:“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者,礼义。礼义成,则名位至矣。若触情而动,耽于嗜欲,则性命危矣。子纳侨之言,则朝自悔而夕食禄矣。”
        朝、穆曰:“吾知之久矣,择之亦久矣,岂待若言而后识之哉?凡生之难遇而死之易及;以难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而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吾以此为弗若死矣。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饮,力惫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忧名声之丑,性命之危也。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
        “我又欲与若别之。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之交逸。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暂行于一国,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君臣之道息矣。吾常欲以此术而喻之,若反以彼术而教我哉?”子产忙然无以应之。
        他日以告邓析。邓析曰:“子与真人居而不知也,孰谓子智者乎?郑国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可道非

    本心,应该是“人类”的本心,不应该是“本人”的本心。

  • 不想997

    老师,这个有注解的书是哪一本?推荐一下

    姚耀品读国学 回复 @不想997: 中华书局《列子集释》

  • 113778658

    道家思想还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 空白_cl0

    听这个还行。庄子好难啊。一点点来吧。什么时候解读下最初的道德经呢。期待中

  • 何者般若i

    希望老师讲下《庄子》,那个太难理解了

    z大鹏鸟 回复 @何者般若i: 庄子比这个更加理解啊!

  • 席德施瓦希巴克

    个人感觉杨朱之言侧重修身,像是道家汪洋大河中一条支流

  • 远近高低横竖不同

    我觉得这两个极端是杨朱让我们像天平一样把握好平衡

  • 念起觉止

    难道要颠覆三观吗?

  • 流星_T

    嗯,此篇道出事有好坏两面,不管事做的如何都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只是站的立场不一样。做好自己就行666(自我感觉不代表他人)

  • 逍遙忘歸

    其实我是这么看的,首先杨朱在这里绝对没有赞同朝穆的意思,一开始把他们说的不堪,再由不堪之人口中说出至理真言起到一种震撼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这就好像在生活中你告诉别人圣人曰如何如何别人就会束之高阁,认为那是圣人我们学不来。反之,如果这种道理如果出自一些看起来跟他差不多甚至不如他的人把这些高深的道理讲出来就会想,他都懂的道理我怎么会想不明白呢。所以我觉得杨朱这么写可能也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