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彼障深。未合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不过注意哟,普贤菩萨说我就是来了,这个人真修普贤行愿的人,只要发心一念我就来了,但是他有时候看不到,我们有时看不到他来,自己的业障太深。障就是这样障,遮住了,障碍了,看不见,自己的业力太深了,看不见普贤菩萨。他说虽然他看不见我,“未合见我”,不能境界里头见到我的法相。“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没有关系,他看不见我,我给他灌顶,那就是真灌顶,,我真正给他的智慧灌顶,摸摸他的头。“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他说他修普贤菩萨发大愿的人,我来拥护他,他没有说我是菩萨你是萨菩,应该拥护我。他愿意拥护一切众生。拥:就是抱着你,包围你,等于妈妈抱着孩子一样,护:保护你。拥护就是抱着你,等于我们走路,怕老人家跌倒了,赶紧把他抱住,就是拥护保护,他说我会来拥护。“令其成就”必定使这个人将来成佛,使他的愿力也做到。
所以“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他说所以佛问到学佛的圆通法门,我今天的报告,我说我开始学佛本来的因地,怎么修来的?修愿力来的,修自己心的行为来的。心里不好,心念思想没有转过来,想求佛做生意的心理,求利益得感应,都不是。要“心闻发明”,回转来自己观心,自己观心,不靠这个耳根,也不靠声尘,乃至自己好好念普贤菩萨行愿,念普贤菩萨的行愿品。
慢慢慢慢你会到达一个什么境界呢?我告诉诸位,你真的自己早晚念普贤菩萨行愿,早晚念一卷你做不到的了,你把一本普贤行愿品两天念完差不多了,上午念一愿,下午念两愿,三天四天念完也可以了,能够念念了背,就在心中念,慢慢慢慢要起分别啊,每个字每个境界每一句话分别得清楚,慢慢听到自己心声的时候,有一个境界,突然之间你听到尽虚空中,好象所有一切众生的声音都在念普贤行愿品。这还是初步,你不要认为我成就了,你发疯了,这还是初步。慢慢把这个声闻境界,啊,原来这个境界哪里来?我心分别心所生,然后善能分别一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再把它空下来定下来,慢慢然后要起心动念,什么事情不知道的心念一动都知道了,“分别自在”,不会被妄念分别心捆住了,这是第六意识意识的分别心转为妙观察智。第六意识的分别心转为妙观察智了,那么分别自在也到达文殊菩萨的境界了,就是智慧的成就了。
他说以我的报告,修行法门,要行大乘菩萨道这是第一步,这是真的,在我个人的,我是一个学佛也算不上的人,但是我的经验,我第一步学佛是走这个路线的,那么以前看看,后来查查过去许多大祖师们出家在家走大乘路道都是走的这个路线,都是先走愿力发起,这是必然一个道理,请诸位大家特别注意,这是普贤行的修法。他的重点是善能分别一切法,修一切善。那么拿大小乘基本方法来讲,佛法基础就是两句话八个字: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诸恶莫做是消极的,普贤行愿品是积极的哟,是众善奉行。那么就是普贤菩萨修行法门的重点。诸恶莫做我们已经做不到,众善奉行更难,这是要注意的。这是第十三位,到了大乘境界菩萨的报告。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位菩萨难陀菩萨是佛的堂弟,他的修行历史不报告了,我们怕报告历史耽误时间太多,我们重点在修法上,他起来报告。因为这一段比较重要,把这一段讲完,你们大家都碰到这个境界,常常有人提起的,这位尊者菩萨的个人历史暂时不管。
“我初出家”。他说我初初跟佛出家以后,也是佛的堂弟。
“从佛入道”。同佛出家了,修道。
“虽具戒律”。也受了戒,形式都做到了,也自己很讲究守戒,可是即然能够守戒一定能够得定啊,既然能够得定一定智慧发起啊,戒定慧是一体的呀,三位一体并不分开的,分开来讲戒定慧讲那是笑话,那是必然的。他说我虽然有了戒律的形式,老实讲关于如何得定三摩地,进入定慧等持这个境界,心念定不下来啊,定不下来,这个戒就守得很痛苦了,随时犯,随时要守,随时忏悔。那这是什么戒?这叫水上按葫芦的戒,按下去它又冒上来,刚刚清净了半天,下半天就烦起来烦恼了;刚刚烦恼丢掉了,有一点清净了,哎哟,我现在戒定慧多好啊,下一堂就完了,自己对自己都活不下去,气死了自己,没有用啊。
“于三摩提。心常散动”。散乱,妄想动,因此啊他说学佛出家白出了,不可能得到无漏,证无漏果的道。这个是大家所要问的问题,虽然学佛学了半天,我也很规矩呀,虽然你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持戒呢?我也吃素吃了很多年了。至少吃素也是真实功德啊,那么好吃东西不吃,硬要咬那个菜根,象吃草那么吃下去,你说这个没有功德,是真功德,真的呀!但是吃了以后啊,你心清净一点没有?得定了没有?没有啊。你的心地好一点?没有啊。看到人家少你一毛钱,这个气死了那个样子,比吃草的样子还难看啊。这个有什么用啊!心行一点都没有转动啊。人家对你不起你能够原谅他吗?不会原谅。想想哎呀我们学佛的了,原谅你,实际上,格老子,我不学佛整死你。这一点用都没有。他的那个毒性、那个恨人、那个嗔心的根一点都没有去,是非分明,这些人不可救药,好讨厌哪,这是嗔念,和我一样,做个气大佛,越来气越大,有什么用啊?一点用没有。所以怎么能够得三摩地?你虽具戒律,没有得到佛法的正受的利益。三昧是正受,得到真的受那个利,身心安详的利没有。
“未获无漏”。所以没有证得无漏。这是个很痛苦的一个阶段,学佛不上路。
那么“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这一下来了,佛不但教我还有个叫俱希罗的两位同学,观什么呢?打起坐来观鼻尖上一点白,观鼻端白。这个问题来了,我们在小乘打坐也说眼观鼻,鼻观心,对吧?大家打坐坐在那里,然后说佛观鼻端白,请问哪个是端?这里是鼻端还是这里是鼻端?大概那本书上有注解,我好象没有查到,这里是鼻端,还是这里是鼻端?后世中国的道家,包括现在的一贯道两贯道三贯道五贯一教的五教一家的,讲这里是,守窍就在这里,尤其是一贯道守这里,守这里先天一窍、玄关一窍,什么都窍不进去,这里有一块骨头,那么这是鼻端还是这是鼻端?
鼻端白,我看了半天,拿镜子照我鼻端也不白啊。有时候啊,我气来了,鼻头变成红糟鼻子呢,鼻端红差不多,尤其伤心要哭的时候或者发脾气的时候,我观我的鼻端发红,气来了,没有鼻端白呀,佛经那么讲。好,我打坐这里,老师啊,我怎么眼观鼻,鼻观心?好了,眼睛半开半闭,道家叫做垂廉,眼皮上面窗帘子一样挂下来,不闭起来,开一点点缝,叫做垂廉,那么垂廉呢,这个视线当然下来了,这两个视线上面遮了一半多,遮了三分之二下来,下来就看到鼻子了。把两个眼睛收收就看到鼻子了,天天看到,道就在这里,这里是什么?这里我摸了半天,只有细胞组成的肉、鼻子肉,如果鼻子尖一点扁一点更难看,看不见,眼睛还更吃力,鼻子高一点还方便一点。所以眼睛看鼻子,那还看得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