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概况】
记载时间段: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内容:说起三国,大多数人都是从《三国演义》中了解到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要想了解三国真实的历史,首先要读《三国志》。
[史书大数据]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历经10年所写的一本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全书一共65卷,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正文】
说起三国,大多数人都是从《三国演义》中了解到的。而《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要想了解三国真实的历史,首先要读《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很特别的史书,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一部史书,而是由《魏书》、《蜀书》和《吴书》三部书组成。在撰写史书时,陈寿是将这三本书分开写的。而且,直到宋代以前,《魏书》、《蜀书》和《吴书》都是单独流传的,后人把它们编在一起,合成为《三国志》。
言词精简,是中国古代对“良史”的要求。陈寿也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三国志》的一大特点就是简略。但《三国志》因为过于简略,常常面对史料不足的问题,陈寿又十分追求简洁,所以光看《三国志》,能了解的三国历史不免有所局限。于是南朝宋的裴松之就决定为《三国志》作注,来补充一些史料。
史学名著往往都有名人为其编写注释,如《史记》的三家注、《汉书》的颜师古注,都是后人阅读历史时必须读的。但恐怕没有谁的注,能像裴松之的注之于《三国志》那么重要,也只有裴松之的注,才能取得几乎与原文等同无二的正史地位。裴松编写注释,不注重字句的解释,而注重对《三国志》遗漏史实的补充,对很多人物事迹的记载,比《三国志》的正文更加详实,所以后世引用裴注的频率,比引用《三国志》都要高。譬如我们熟知的草船借箭、木牛流马等故事,都是在裴注中记载的。
但裴注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材料过于繁杂,有些地方的注和正文并没有多大关系。可是,正是因为裴注的“繁杂”,才能弥补《三国志》过分的简约,二者相互补充, 才使《三国志》得以并入“前四史”,达到中国古代正史的最高峰。
裴注帮助了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