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直通车——和平女神王昭君

时光直通车——和平女神王昭君

00:00
06:21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清明时节的绵雨悄悄打湿了青冢,也浸润了呼和浩特这座城市。千百年来,昭君墓一直矗立在这座城市的周边,被称作昭君墓的青冢就有十几个,真实的昭君墓到底是哪一个,目前还没有经过明确的科学考察,但昭君的传说,却被这里的人民传颂着。她不仅是美丽的化身,同样也是和平的使者。

     西汉末年,匈奴与汉朝的战争终于使两个庞大的族群开始趋于衰落,两地的人民已经被多年的战争 拖垮,在这种压力下,匈奴与西汉王朝开始重新采用当年行之有效的“和亲政策”。王昭君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了出塞。

     昭君出塞的故事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因在汉宫里未能朝见天子,自愿嫁入匈奴,巩固了与西汉的和平关系。虽然这样的和平景象并非都是王昭君一个人的功劳,但我们也忽视了她真正所做的伟大贡献。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据《汉书·匈奴传》等史书记载,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所生的儿子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婚后三年,呼韩邪去世,嫡子雕陶模皋继位。依照匈奴汗国的风俗和律法,嫡子有跟庶母结婚的义务,于是王昭君再嫁给新皇帝。二人年龄相当,新单于更加爱慕王昭君。两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王昭君继续当皇后,跟新单于又生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匈奴贵族。由于王昭君的影响,匈奴和汉族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而最重要的就是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一直在着力维护母亲开创的和平局面。

     昭君出塞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逐渐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须卜居次云深知此种局面的来之不易,夫妻二人极力主张匈奴与中原汉朝维持友好关系,凭借须卜居次云与汉朝及王莽的关系,以及其丈夫在匈奴的权势,努力地维护着两种文化的融合。

     昭君出塞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也是汉匈关系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王昭君以一个弱女子的远见卓识、胸襟抱负,以一个女子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和平使者”,其勇气与胆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比。

     王昭君作为历史上众多的和亲女子中第一位出身平民的女子,经历了自请和亲,安居塞外,不避夷夏之大防,成为汉匈两族的和平使者,深得古今后世人民的尊崇爱戴,人们几乎用尽了汉语中最美好的词汇去赞美她。古往今来,赞颂王昭君的诗歌有10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记载或评论王昭君事迹的历代著作有30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作家有500多人,丰富的民间传说、野史笔记以及文学作品构建了她高尚的人格魅力。

     昭君文化应是汉族与匈奴族两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它高屋建瓴,气宇轩昂,视天下为一家,使天下成为一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