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虎:成群结队去“暴”虎

003.虎:成群结队去“暴”虎

00:00
04:52

下面这个字,估计拿给不识字的人看,都能认识:

虎.gif

注:依次为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很明显,是一头老虎。


老虎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动物,我们现在除非去动物园,才能看见虎,但在古代,由于森林繁茂,虎简直无处不在。无数人曾经葬身虎口,也无数虎葬身于人布置的陷阱,和人的刀枪剑戟。最后人类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现在世界上,任何老虎都是珍稀动物。

古人造字,善于捕捉对象的特征。老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花纹、牙齿和爪子。所以早期的写法,三者兼备。但为了书写的方便,字形逐渐简化。花纹首先没了,整个身躯只用一根线条代替,非常马虎。接着,又省略了爪子,但牙齿虽然变形,也绝不省略,大概在古人看来,牙齿是老虎最可怕的武器,毕竟每个被老虎吃掉的人,都是经过牙齿的咀嚼,才送进胃里去的,它比爪子要可怕。

其实爪子也很可怕,因为被牙齿咀嚼一番,也就一了百了。但如果被爪子凌辱,一时半会死不了,简直生不如死。古文字中有这么一个字:

所以古人专门为老虎的爪子造了一个字,像老虎伸出一个爪子在抓人。


虐.gif

注:两字均为甲骨文


这个字,是“虐”字,也就是说,被老虎的爪子凌辱,相当于受到“虐待”。

当然,老虎抓人,人也不是什么善类,他们单个虽然打不过老虎,但智商高,知道结伙干,还会制造兵器。下面的几个甲骨文,就是讲打虎的:


暴.gif

注:两字均为甲骨文


字形像老虎面对一支戈,戈是人制造的兵器,当然是人持戈在对付老虎,第三个字形则是持棍棒。棍棒当然不如戈好用,但古文字写法比较松散,差不多就行了,反正棍棒和戈一样,都是表示人打老虎。这个字,在古书上写作“虣”,读音是“暴”,后来干脆用同音字“暴”代替了“虣”。在《说文》新附字里,这个“虣”字被解释为“虐”也。原来和“虐”是一个意思,“虐”的本义是老虎玩弄人,“虣(暴)”的本义是人玩弄老虎。互相玩弄,组合成词,就是“暴虐”。关于“虣(暴)”,还因此产生了一个成语:暴虎冯河。它出自《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意思是,不敢徒步和老虎搏斗,不敢徒步过河。

古代一般人去猎老虎,都是成群结队,坐在战车上,“虣(暴)虎”则是步行和老虎搏斗,一向被视为勇武的象征,也就是说,虐虎,不但要有一定本事,还要有一定胆量。

老虎除了牙齿和爪子,还有一样可怕,就是啸声。一般的动物,听见老虎的啸声,吓得连步子也迈不动,呆在原地等待老虎来吃。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专门为老虎的啸声造了一个字:


啼.gif

注:两字均为金文


从字形可以看出,从老虎长着尖利牙齿的嘴里,拖出一条曲线,这个字,可以隶定为“虒”,但这个字被借用为地名或者连绵词后,人们又造了一个“嗁”字,来行使它的初始义,也就是我们今天还常用的“啼”字。好像这不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一般写老虎叫,不都是用“啸”,或者“号”,或者“咆哮”吗?不是一般说“虎啸猿啼”吗?这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有所不同,曹操的《苦寒行》:“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就是明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