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会把生活过的死气沉沉?怎样才算“逃出思维的牢笼”?!

什么样的人会把生活过的死气沉沉?怎样才算“逃出思维的牢笼”?!

00:00
13:38

昨天,看到网上有这么一句话说:“面对下雨,有的人能感受到雨,有的人只能感受到被淋湿。”


然后很有感慨,于是跟一个朋友在聊:“什么样的人会把生活过的死气沉沉?


聊到最后的结论就是:思维里有太多“应该”的人,及活在大量“概念”里的人


▷1◁

应该会让我们不接纳外界

我有一个来访者来找我,他比较有钱,但是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很差,每天没有意思,生活死气沉沉。


这个来访者一身名牌加身,资产据说有几千万,有很多套房产,开一辆奔驰跑车。


在咨询中,他会反复的提到他的资产和收入,颇有种我已经取得“快乐”资格的架势。


然而每次聊完他光彩的成就,他就会话锋一转,进入到一种提不起神来的黯淡状态。


然而,这一切有什么用,我还是很不快乐。


与别人的抑郁情绪不同,他的黯淡里夹杂着很多的愤怒。


有好几次,我都被他激烈的愤怒的情绪搞的心惊胆战,觉得这个世界似乎真的欠了他什么。


我马上提出了对他的这种感觉:


我:

你似乎觉得你努力的赚钱,成为有钱人,生活就应该及时回馈给你你想要的


——可心的爱人,舒适的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所以你很失望,觉得自己被骗了?觉得一切都不公平,你感到很愤怒。”



他:

“那么我有错吗?难道一切不应该这样吗?”


“难道一切不应该这样吗!?”


这是我在咨询中听到的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当然大概也是最会让人深陷痛苦中的一句话。


难道一切不应该这样吗?

难道一切不应该那样吗?

难道他不应该这样吗?

难道他不应该那样吗?


我还有一个来访者貌美肤白有才华,但是却迟迟不谈恋爱,原因是别人都不符合她想象中的样子,也没有按她想象中的样子来对待她


于是她感到非常委屈,甚至到了气急败坏的程度,觉得自己命苦。




我:

“在你的想象中,别人应该怎么对你?”


她不好意思的说,她觉得别人都应该很欣赏她才对,确切的说,她等待着别人能对他高看一眼,而不是把她当普通人对待


那些过于追逐优秀的人,很容易就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当成了自己,而忘掉了自己的人本身:


每个人都是一个拥有喜怒哀乐,脆弱哀伤的普通人。


▷2◁

应该会让我们不接纳自己


实际上如果不加觉察,每个人的思维里都有很多注意不到的应该,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被这些“应该”捆绑。


“应该”来源于我们早年被灌输的规则或者价值观或者定义,或者我们成长中的某些经验。


很多时候这些经验对我们有积极的意义,但很多时候,这些经验也在限制我们的生活。


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爱和接纳的孩子,他们不知道爱是什么,真实又是什么,也不相信爱和真实。


因为从小父母就看重他们的成绩、优秀多于他们人本身。做为一个整体的人,一个好和坏一体的都会被接纳、被接受的孩子,是不存在的。


所以他们把部分的自己、成就化的自己当成了自己本身,也喜欢用这些优秀、成绩符号去跟人连结。


结果当然是痛苦的,因为总是不踏实,无法袒露真实的我。


▷3◁

应该会阻碍我们活在真实之中

应该是我们头脑中自己自以为是构建出来的一套规则,然后我们根据这套规则,去套别人和套自己。


乔布斯在印度习练禅修,得出的结论最终是“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这句话翻译过来似乎是:保持一无所有,保持一无所知


为什么要保持一无所有,一无所知呢?


在心理学上,我们探讨原生家庭,探讨一个人的成长史,是因为人是经验的奴隶,每个人都容易活在他过去的经验里,把这些所谓的经验当法宝,却浑然不觉自己早已被这些经验困住。


而“stay hungry,stay foolish”告诫我们的就是要警惕我们的所谓“经验”,保持永远退回到一种一无所知,一无所有的状态,去审视一切,是谓初心。


而人这种生物,是太容易会用自己成长中的得失去定义自己的人:


我们把成功当成了自己,我们把失败当成了自己;


我们以我们得到某个人的爱当成自己,我们以失去某个人的爱当成自己;


我们以我们身居高位,把高位当成自己,我们身陷囹圄,我们又把囹圄当成自己。


实际这些都不是你自己,你的真实的自己就是一个一无所有、一无所知的 人。


佛教里是保持空性,活在当下,就是要去清除我们头脑里的一堆概念,一堆应该法则。


▷4◁

如何改变


当你总是处在愤怒和怨恨中的时候,不妨停下来去检查一下你的头脑中充斥着的声音。


去觉察你在要求生活什么,你在要求自己什么,你在要求别人什么?


你为什么要有这个要求,这个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话,你会失去什么?


可不可以先放下你所认为的理所当然的要求,先去默念几遍这个:


“我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按照我所认为的样子运转。”


“我认为别人应该按照我所认为的样子运转。”


我认为自己应该按照我所认为的样子运转。


……..


然后变成:


“我期待这个世界(他人&自己)会如我所愿,按照我认为的样子运转,


但是它没有,这也很正常,我的期待毕竟不是世界的规律,我只是有点失落,但我还是我,”


至于那些把生活搞得死气沉沉的人,你最需要的是放下你的那些条条框框,替代以好奇的走向自己,走向他人,走向这个世界。


直接去生活,而不是用概念去生活,用感知去触摸这个世界,而不是用脑袋去思考。


毕竟连乔布斯都说了,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放下对雨的各种判断,你才能感受到雨。


放下应该,让感受流动。


- The End -


关于作者:达芙妮,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公众号:工业时代的月亮(ID:gysddyl)。新书《高情商心理学》助力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全网热卖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7年9月,苏洁老师与罗博心理门诊的十余名同事,共同建立了在线心理学习交流平台——萝卜心理Psyrobot,目前已拥有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及志愿者320余人。提供心理科普讲座、心理援助,以及全国免费400心理危机干预(防自杀)热线:400-8919-238 等多种形式线下线上心理服务。


为响应大家对线下学习交流活动的呼吁,自2018年11月起,成立“萝卜心理XX(省市名)同学会”。免费入会。报名方式为:添加萝卜大大微信(扫码上图海报中二维码),注明“同学会+城市+姓名”,大大会把大家把抱到你所在城市的同学会。


获得更多公开课,同学会信息,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志愿者大家庭(志愿者报名条件:不要求心理学基础,每周都有免费的志愿者成长课程。但要有一颗助人的热心️和对心理学学习的求知若渴�)。


- The End -


关注心理科普工作

从我做起

爱 你 ️ 晚 安


看完本文你有什么想法?

请在评论区留言。


任何心理问题都可随时联系我们,

我们一直在这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