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回到《开口和孩子谈钱:父母必学的儿童财商课》。
在这节课里,我们讨论了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本跟分享有关的绘本,出自美国作家坎达斯·弗莱明的《凯琪的包裹》。这个故事源自于作者母亲在二战之后的真实经历。
(绘本可在亚马逊上购买)
—— 故事开始 ——
1945年,刚刚经历了二战,欧洲经历着极度的萧条,少时的弗莱明和母亲往欧洲寄了一个小包裹。当时收到包裹的家庭,大女儿就叫凯琪。凯琪的父亲回信给弗莱明的母亲,请求她为家里的婴儿寄盒奶粉、白糖或一些肉罐头。
这个家庭的迫切需求令弗莱明的一家都心碎不已,决定发动周围的人一起来帮助凯琪的家庭。凯琪一家因此获救,作为回报,他们给弗莱明的母亲,以及其他帮助过他们的人寄去了许多的郁金香球根。
在《凯琪的包裹》这本书里,作者巧妙地将这个故事转化为了美国女孩罗西和荷兰女孩凯琪通过书信建立友谊,并且互相帮助的故事。美国女孩罗西给荷兰女孩凯琪寄去了一个包裹,里面有三样东西:
第一件是肥皂,凯琪的妈妈当时的反应是:“好奢侈啊!凯琪,你不必再用我们自己做的那种粗糙的东西洗澡了。”
第二件是一双毛袜,送包裹来的邮差感慨地说:“这个才奢侈呢,战争开始后,荷兰就变成没有袜子的国家了。”
第三件是巧克力,妈妈闻了闻,叹了口气,说:“好几年没有闻到巧克力的味道了。”
其实这些被分享的东西,对于富裕地区的人来说,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对于经历了战乱的荷兰奥斯特小镇居民来说,却是非常奢侈难得的。
凯琪写信给罗西,表达了感激之情,受到鼓舞的罗西,从春到冬,给凯琪寄去了源源不断的包裹。包裹里有巧克力、肉罐头、白糖、大衣、毛袜子、手套等等,这些东西让奥斯特小镇居民最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
这样的物质分享,使富裕地区的盈余资源能流向资源匮乏的地区,使相对落后的地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重拾生活的希望。
对于捐赠者来说,他们也可以从分享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绘本的最后,获得帮助的凯琪和小镇居民给罗西TA们寄了满满一箱的郁金香球根,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到,“亲爱的罗西,我们希望这些来自奥斯特小镇的郁金香球根能让梅菲尔德市的日子变得更有光彩。”
绘本的文字到此已经结束了,但是后面还有一幅画:一年后的梅菲尔德市,开满了美丽的郁金香。
—— 故事结束 ——
大家可以想象,罗西在收到信和花球时,心中是如何的快乐,当第二年他们看到郁金香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这其实也是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人愿意投身于公益的原因,我们不仅能帮到别人,自己也能从中获得精神的满足。
当然,让大家跟孩子谈论“分享”,并不是让大家以说教和赞美的方式,把“分享”的理念强硬灌输给孩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本温馨的绘本,和孩子讨论讨论:为什么罗西会帮助凯琪?罗西帮助了凯琪,她自己又得到了什么呢?那么,我们身边的人需要帮助吗?
此外,我们还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照片,例如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阿富汗少女》等等,跟孩子讲讲这个世界上跟TA同龄的一些孩子,可能会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和灾难。
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
《阿富汗女孩》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绘本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借助《凯琪的包裹》这本绘本,让孩子了解了分享的意义:我们或许不能收获到郁金香球根,但我们可以得到的是心里的满足。
我是乐爸,下节课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