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同学会上不动声色地炫耀?
高赞答案是:
吃到一半,一名身着西服的汉子破门而入,俯下身悄悄给你耳语几句,接着你面露难色跟同学们致歉,然后在西服男子的跟随下迅速离场。
从这一刻开始,已经不是简单的金钱差距了,而是阶级的差距!
虽然这个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
每个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说至少在表面看起来比别人好,唯恐在场合里落到人后。
这样的心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与你相差无几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诉你他升职了、报纸上出现了老同学光彩照人的相片、曾与你在同一条起跑线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经营的风生水起......
你都会或多或少产生失落和焦虑。
这就是身份焦虑,除生存焦虑、职业焦虑和自我缺失焦虑之外的又一大让人焦虑的元凶。用《身份的焦虑》中的一段话来总结就是:
意识到了自己身份低下会危及自尊感。
身份焦虑是尊重和爱缺失的体现
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里说: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中得到的价值。”
这就是人类渴望得到的尊重和爱。
士兵和探险家们为什么愿意过一种极其艰苦简陋的生活?即便这种艰苦远远甚于社会上那些最困窘的群体。
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会受到他人的尊重与爱戴,所以他们坦然且幸福地艰苦着。
在战国时候,有这样一件因为尊重与爱缺失导致战争失败的事件。
那时宋国与郑国正在交战,又一次大战前夕,宋国的统帅华元,杀羊犒赏三军,众将士都分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唯独华元的车夫羊斟没有得到。
第二天,战争的号叫刚刚响起,羊斟带着满腔怒火驾起马车载着华元,没命地向敌营冲去。
结果,本来胜券在握的一场战斗就因为统帅被俘而溃不成军,宋国就这么戏剧化地被完败。
人说,这是一碗羊肉汤的事,不,这其实是蔑视一个人或者说忽略一个人的事。
当缺失了尊重与爱,人有时候就会被愤怒战胜理智。
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说过:
“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莫过于:给他自由,让他在社会上逍游,却又视之如无物,完全不给他丝毫的关注。
要不了多久,他心里就充满了愤怒,我们能感觉到这种强烈而又莫名的绝望。”
我们也常常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见到诸如“大人物、小人物”之类的字眼,这种标签化的称呼就是在无意间营造一种身份的焦虑。
当我们透析了身份的焦虑是尊重与爱缺失的本质后,就不要再去标签化一些人,学着施与对方更多的尊重与爱。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透析了本质也就等于解锁了愤怒与不解,为自己加了一道防御屏障,知道不用再从别人的评价体系中获得肯定和价值感。
身份焦虑是过度的欲望
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有透露,在法国,自杀率日渐升高;在美国,自杀倒是少见,但精神病人却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民众很难再享有一种精神的宁静,无论小康还是贫困,他的心里都会对富人们的安逸舒适心生妒忌。
那些生活现状差强人意的人总是归罪于期望的泡汤或理想的受阻,从而自尊受挫,意志消沉,内心极度痛楚,并且轻贱自己。
自尊=实际的成就除以对自己的期待,按照公式,提高成就,降低期待,自尊就会变多。否则期待越多,自尊越低。
这里的期待是欲望,简而言之,无非是无节制的祈财、求名和扩大影响。
一定程度上,我们都希望过得好,有一定的成就和影响力,但是过犹不及。印度的《欲经》阐述了欲望对人产生危害的十个等级,最严重就是上面提到的死亡。
无节制的祈财会让我们陷入对豪宅、豪车,美女的强烈执念中,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可以更好,可以媲美那个既定的目标人群。否则会有深深的落差和自卑心理。
求名和扩大影响,其实说白了是为了不被势利者区别对待。
中国有句俗语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犀利地道出了人的势利。
而我们身份焦虑的其中一个因素正是由此而引发,我们时时刻刻担心陷入被势利者区别对待的境况。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中产阶级去一家非常高端的餐厅赴贵族朋友的晚宴,他先行到达,但是由于穿着看上去不够“尊贵”,被态度冷漠的侍者安排在了寒风口的桌位上。
然而那位贵族朋友出现后,侍者态度180度大转弯,立马满脸堆笑把他们引导到了安静温暖的餐位上,全程殷勤无比。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过如上者的经历,倘若没有那个贵族朋友,每个人可能都会一如既往地坐享美餐。
有了过度期望后,每一餐都不再美味,一颗心不再安宁。
我们无法决定势利者的态度,我们所能做的是摒除自己的势利心,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其实深藏在我们内心的害怕,才是势利产生的唯一根源。
这是现代人的共性,欲望无止境,焦虑越来越深。
而卢梭说:有两种途径可以让人变得富有---要么给他大量的钱,要么限制他的欲念。
适当的焦虑是发展与上进的必备条件
每次跟奶奶聊天时,奶奶总会说:
“那个时代物质那么匮乏,连肚子都吃不饱,但大家却那么开心。现在什么都不缺,为什么每个人都高兴不起来呢?”
奶奶说的完全没错。那个时代大家都一样穷,一样吃不饱肚子,一样没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样安逸,一样温水煮蛙。
所以大家都稳定地穷着,稳定的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日子。
而现在大家确实高兴不起来,因为大家都忙着为日后更好的生活而打拼。
人类迅速发展时期是近现代,从第一代蒸汽机时代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时代仅仅才用了200多年历史!这一切不能说没有焦虑的助攻。
适当的焦虑是为了我们活的更好,但是那不高兴的部分则是过度的部分。
旧时的欧洲,贵族毕竟是少数,贫苦阶级才是主力。
只有打破了阶层壁垒,推翻血统观念,每个人才能看到希望、才能焕发勃勃生机,也都有机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很多时候,促使我们达成目标的,除了梦想,那就只有焦虑了。
有焦虑,说明我们没有放弃成为更好的自我,也说明我们会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
岳云鹏刚进德云社时,对相声一窍不通,也因为自己操着一口蹩脚的河南普通话被嘲笑。
被瞧不上的压力和可能会被赶出去的焦虑,促使他下苦功,才为后来成名铺好了路。
当焦虑来临时,我们该学会适当地运用它,正如《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中所说的,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
焦虑从不会消失,但可以与之和解
杨澜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被问及焦虑这个话题,她说:
焦虑从来都如影随形,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对待它。
是的,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我们意识形态存在,只要我们还身处人群中就免不了焦虑的困扰。
大众不过是乌合之众,当你在焦虑时,其实别忘了大家都在忙着焦虑,没有人去在乎你的焦虑因素。
梵高《杏花》
虽然焦虑没有办法化解,但是可以参照下面几点去缓解:
冷静看待别人给予的眼光、评价,正确客观地审视自己,剔除消极因素。
多看书、画、艺术作品,或许能从中遇到相似的灵魂。多出去走走,扩大眼界。
抛开杂念,专注自我。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显赫还是卑微,人都只有这一世。用力活一场,不留遗憾。
世界并不只有一种生活方式,成功的评判标准也不只是靠财富、身份和地位。
你身体健康、拥有爱与自我,便是最大的幸福。
共勉!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