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遗失的少年感
我觉得观众对于偶像明星的那个爱慕或许追求,的确是跟着时代在变化,来到现在这个时候,其实无可避免的,就是你不能成熟,最好永远都带着一个观众可以认同,回到那个少年时代,哪怕你是30岁、40岁。包括我自己做一个导演,大家都还是觉得说:这个导演如果我对他有兴趣的话,是他跟其他导演不同的,他其实很老了,但是他有少年感。大家对少年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视的,那就证明其实每个人觉得自己的少年过得不够,每个人都还是觉得有很多应该在少年的时候完成的事情,连开始都还没有。所以那个遗憾感可能在青春的年龄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就已经是觉得自己太老。就23岁觉得自己太老,24岁觉得自己太老,那当然等到他们43岁、42岁的时候,他才会觉得说:为什么那个时候自己会有这个感觉?包括我其实也是这样。
华人从小就被父母管得很严,被学校管得很严,所以没有疯过,没有能够心想事成过。所以很多事情都觉得懂了很久,然后适时发现的时候又觉得不如预期,然后后来又很快接受了一个:那就这样吧!然后就觉得很多的妥协在里面,变成你好像看到有一个年轻的面孔,或许我现在说的少年的面孔的时候,你就能够把自己的这一些遗憾感投射在他身上,然后它可以一直维持。或许如果不是他的这个演艺生涯可以拉的这么长的话,我们就找一个接班人,大概又是差不多的这种类型这个样子的。
其实这个东西很好玩,我觉得开始的时候是从日本来的。也就证明说:日本人也是有一个跟我们蛮像的这样子的一个:在读书的时候压力很大。因为社会的竞争很大,所以他们念完书之后又马上要跳到上班族,人人都穿一样的卡其跟灰色的西装来上班。所以为什么少年文化在日本到今天通过漫画也好,通过各种的小说也好,电影也好,其实是一个所谓很多时候我们说真的是个青春的民族,其实从另外角度来讲,因为他们的青春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在现实里面可以实践,所以才需要有流行文化去帮他们完成。所以你看看其实像法国啊,那个就很不一样,因为它真的就是青春可以维持人生很长的时间,简单来说,从小到大为所欲为,所以变成就没有这么多限定,就是都只有那几个样子的人啊,或许一直以来校服那么重要,我觉得。
特质VS人设
现在很多这些偶像,我们都会觉得说,他们其实都是要服务到整个娱乐产业链的这样子的一个机制。我觉得以前有一些演员,他真的就是带着本色来的,然后那个本色可以让他吃一辈子,他就是从头到尾都演一个角色,然后这个角色就代表了他的一种品牌。对我来讲,当年凌波演梁山伯的时候,并不是我认同梁山伯就是这个样子,可是她把一个呆头呆脑的那种可爱,真的能够让很多女性忘记了在她旁边的祝英台,全部就弄到那个台北变成一个疯人城,所以那个东西它的确是导演能够调到她的某一种特质出来,并不是被建构,并不是被塑造的。
文化&艺术&社会
我在演艺学院上文化艺术社会课,第一堂课我要他们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这三个,社会文化艺术、艺术文化社会、文化社会艺术。这三个。你给我排一个秩序,你觉得哪一个是最决定性的?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同学就很快嘛,就五分钟思考一下,他们就能做得出来了。但是等到上完这个课,我还是希望能够说服他们,其实他们当初写的那个不见得一定是对的。但是我又希望这个课,像我昨天跟他们说的,不是十几二十堂课,它是一节课来的,只不过这一节课上了三个月而已。所以从第一天的第一节课一直到最后一节课,它是环环相扣的,它永远都有一个命题,永远都有一些母题是把它连接在一块的,然后每一次你来,不管是两个小时、六个小时,我都希望你进来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原来我们出去的时候是经历过这些。
昨天也有学生这样说,他说,我刚刚跟你聊了15分钟之后,我没有想到开始是这个,然后聊到最后是那个。其实这就是我觉得为什么我们需要有创造性,或许有创作意欲的人,放在不同的人群当中去带动这样子的一种质变,或许是流动,或许是想法,各种都好。所以为什么我觉得这个东西,我最大的动力本身是从爱情来的,就是因为蛮有趣的就是,年轻的时候其实自己有很多的幻想,但是那些人都挺闷的,变成你就要一直去逗他们,就是怎么样去让他们不要那么乖呢,不要那么的死板呢,不要只是走直线呢,能不能就是潜伏一阵,然后又再拐个弯什么的,后来我就把这些东西全部都用在戏里面。对我来讲上课、看戏都是这样,你不会在我这边听到你认为会听到的。
观看1963年邵氏影业版《梁山伯与祝英台》。
不爱梁兄,我爱马文才~
呀!我也是喜欢四字弟弟的饭!我也要发言,我去参加过《小王子》电影的线下的包场活动,千玺的配音超级苏,我开心了好几天,我们还拿着应援横幅拍了团体照片和视频,有爱的一家人!
三思儒 回复 @筱筱雨沫邪魅眼: 东南风下
梁山伯肯定是个双,否则怎会爱上女扮男装的祝英台?????
想起那首歌,《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不一定是年纪有多大,而是当妥协成为一种惯性,那颗少年的心便不在了。
贝贝
.许世友,
我也喜欢千玺
106.6
听林老师讲自己年轻时期的爱情好有画面感,脑补出剧情了已经!
这一期开头就戳中了我的心,简直是本人内心戏写照,妥协着妥协着,梦想变成了遗憾。然后每次看到那些追逐梦想的少年,都感觉在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