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职场的朋友,大家好,我是墨多先生!每天懂点心理学,破解人生潜规则。
今天呢,让我们延续上一期的内容,来和大家聊一聊职场中的晋升话题。
之前呢,有很多朋友问到过我类似的问题:自己在一家公司从事了很长时间的工作,自认为工作努力而且忠诚度高,甚至有时候老板也时常夸自己很棒,甚至暗示过自己可能有升职加薪的机会。
换做你,此时也许会感到无与伦比的自信,心想下一次的升职名单里一定会有自己。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你瞠目结舌:晋升名单里竟然没有你,并且最终升职那个人竟然能力还比不上你,甚至工作看似也没你努力,资历也没有你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呢,不如让我先来讲一个有关于“信任成本”的小故事。
在2013~2014年的时候,我曾经做了一家公司,业务方向是IT类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始的时候,我们自认为我们的师资团队与课程研发能力都算不错,而且公司还有一些项目的委托承包工作,并且我们还首先做出了“找不到工作退还学费”的承诺。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自认为招生是个手到擒来的事情。
然而,事实上我们接下来的招生却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好不容易来一个上门咨询的,即使招生人员磨破嘴皮,但学员还是不买账。
当时我们觉得非常奇怪:只要学员花上2、3个月,就能得到一份薪资更高、发展前景更好的工作,多出来的薪资抵消学费以后还能有剩余,这么好的事,为何还不报名呢?
后来才知道,原来市面上做类似IT就业培训的有一大把,收了钱不好好培训的是大多数。因此,许多年轻人听说了或是经历过,于是就对就业培训敬而远之了。
与此同时,这个行业里面确实曾经有不少公司是想培训好人,也能培训好人,诚信经营的,但因为被整个商业环境给毁掉了,因此我们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和时间,来获取信任。
再后来呢,我们当时花了5个月的时间,请了一堆的名师,并且前2个班都承诺先就业后收费,最终垫付了近100万才最终赢得了学员们的信任,打造出了一点点口碑。
而这5个多月的时间,以及这将近100万的花费,就是我接下来所要谈及的“信任成本”。
信任成本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马云曾说过,信任成本才是这个社会上最大的成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为何更愿意选择大品牌的公司进行消费呢?道理很简单,因为那些所谓的品牌公司,实际上就是那些有最低信任成本的公司。他们的产品或服务虽然看起来相对昂贵,但当我们考虑到自己可能会遭遇到的风险损失,依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些信任成本低的公司。
因此,无论你相信与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在为“信任成本”这四个字而买单。职场当中,也是这个道理。
既然如此,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如何才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到信任呢?
同样让我先来分享一个身边的案例。之前,我有一位关系还算不错的朋友,他学历不高,二类大学毕业,专业能力也谈不上有多出色,只能算是个中等水平。
但他还不到30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某家大型上市集团核心子公司的一个总经理了。
为何众多资历耀眼、能力出众的青年才俊,离这个核心岗位还差好几步的时候,他却能捷足先登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从毕业来到这家公司起,就一直跟着他现在的这位领导。领导去哪,就把他带到哪。七八年的时间,他就跟这现任的领导不断晋升,领导升职他也升职,于是,在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他就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一个很大的捷径就是“有贵人相助”,然而问题就在于,为何贵人不帮助别人,偏偏要拉你一把呢?
其本质,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换言之,当一个人能认识到“信任的获得成本非常高,却又非常容易失去”的时候,就会在职场前期牺牲部分的时间和金钱,从而获取贵人的信任,并尽一切可能长期维持住与“贵人”的信任关系。
因为,这是信任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做法。
因此,当你好不容易跟到一位值得信任、又有能力的老板时,千万不要计较一时的收入得失,因为这是你以最低成本获取信任的最佳时机:
换个角度来将,人脉也是一种投资,尤其是你投资在了一个对的赛道,以及一匹正确的赛马身上时,可能最初你顶多失去的不过是一两年时间、与几万元的工资落差,但它有可能为你换来的,却是100倍、甚至1000倍的未来回报。
这就类似与马云和阿里巴巴18罗汉的故事,虽然说烂了,但也不失为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
上述的道理听上去十分简单,但如何才能降低自己在组织内的信任成本呢,从而实现自己在职场中的进阶之路呢?
其实,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找到你职场生涯中的背书人,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背书效应”。
所谓背书,其实是源自于银行支票上的出票行或承付行的印鉴,是一个标签。然而放到职场当中,我更愿意称它为“信任委托”。
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自己的信任权威不够时,需要借助第三方的角色来帮助我们降低和他人的信任成本。
比如以新闻为例,不知你是否真正思考过新闻作为一种媒介的本质?事实上,新闻的本质是不是如西方社会那样所宣扬的“客观、真实、公正”呢?当然不是!新闻的本质,其实是在利用你的委托信任,引导受众的认知。
再比如我们很多人申请国外学校的offer时,对方都会要求我们的导师或者工作中的上级领导帮我们写一个推荐函,这个人的名头越大,往往对我们的评价越有利,这并非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能力水平有多高,而是推荐我们的人多半给我们提升了一个信任度上的加持。
这就好比我在2010年的时候,参加了一个英国评选的青年创意企业家奖项。当时的我还是个毛头小子,正在北京大学读研。按道理说,我的综合能力和项目都不算是评选人里的佼佼者。于是呢,我就写了一封信,请求当时给我们任教创新管理课程的导师Charles Lee帮我写了一封推荐信。
Charles是一个美籍华人,也是早些年最著名的美国风险投资家之一,他在创业投资和信息产业拥有30多年的丰富经验,最关键的,是他曾经是乔布斯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并在美国创立了第一个由华人成了的创投基金,被称为华人创投第一人。
很显然,Charles帮我写的这封推荐信,为我最终通往英国获此奖项的成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回想起来,除了单凭我自身的努力,如果没有他的那封推荐信作为加持,也许我的获奖之路就不会是那样的顺利。
因此,在我们的职场当中,背书人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然而,作为一个合格的背书人,它应该具备哪几种特点呢?
首先,我认为背书人必须要身处要职,甚至是决策层,他能在关着门的会议室里,在公司高层人事决策会议上,能是个说话算数的人。
其次,这个背书人同时必须要了解和信任你的能力和才干。
第三,在某种程度上,你的背书人应当愿意为你争取机会,并不惜赔上一点自己在公司内的政治和社会资本来支持你。
只有能同时具备这三点条件的人,就可以成为你职场生涯中的背书人。
听到这里,也许你会说了,背书人原以为自己冒那么多的风险,而且还要位高权重,可他凭什么帮助我呢?或者我该如何找到这个人呢?
事实上,这其中暗藏的道理我们之前已经讲过,就是你必须要以同等的,甚至更加努力的回报程度来支持他的工作。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无论是老板或是你的领导,他们既不是组织结构图上的一个头衔,也不是一个“职能”。他们是有个性的人,他们往往喜欢以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式来工作。
所以,作为他们的下属,或者是一起共事的人,你有责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并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去适应上司最有效的工作方式。要记住,你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更关键的是,你需要帮助你的公司或者上司来完成他们的目标。
因为只要做到以上几点,你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同时,对方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刻毫无疑虑的帮助到你,成为你职业生涯的背书人。
好。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见解。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