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孽的报应》| 喜马讲书

《罪孽的报应》| 喜马讲书

00:00
22:34

一本书看懂日本悔罪不彻底的深层原因。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听书笔记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作者是荷兰人伊恩•布鲁玛


一、核心内容:两个二战战败国的悔罪态度


1、德国的道歉,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道歉。

 

1952年,联邦德国向刚刚建国不久的以色列,支付了 35 亿马克的赔偿金。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出访波兰,在纪念 1943 年华沙起义死难者的纪念碑前长跪不起,这一跪,就是著名的“华沙之跪”。1995 年,德国总理科尔,在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五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正式代表德国道歉。

 

2、日本政界人士对曾经的战争罪孽,更多地选择避而不谈。

 

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向二战中亚洲受害国进行口头道歉,但这种道歉,在日本国内是个敏感话题,右翼势力马上站出来表示特别反对,民众对这种道歉的态度,也模棱两可,吞吞吐吐。正是这种对待历史问题的暧昧态度,让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关系比较紧张。

 

二、日本悔罪不彻底的原因:政治不成熟


三个层面:

1、战后的日本,没能彻底追讨政府的战争责任:

1.1 天皇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寄托,但战后没有得到惩罚,避开了审判,甚至没有出庭作证,与纳粹政要大不相同;


1.2日本战争结束之前,是一个非正常的法西斯国家,许多具体的责任,无法像纳粹德国那样,可以明确落到具体政府人员的头上;这种政府运转机制,也在战后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


1.3让政府高层的人承担责任,又有点不符合法律的精神,最后,日本民众的观念就出现了偏差,他们认为,战犯审判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2、战后的日本,没有清算幻想出来的大东亚情结:

日本在战后,保留了不少国家崇拜和民族崇拜的神话,没有把对国家的寄托,平移到对制度的认同上。导致他们还是认为自己是对抗白人,解放亚洲的英雄,无法正事侵略他国的残暴行径;


3、战后日本社会的受害者身份,是错位的、混淆不清的,国家的历史教育也不充分:

3.1 混淆了广岛核爆的受害身份,和发动战争的加害者身份;

3.2 传媒不愿正视问题,教科书问题也是阴魂不散。

 

三、日本彻底悔罪的可能路径(原书作者观点):


日本要想改变自己的形象,需要日本自己和其他国家的共同努力。对其他国家来说,一定要抛弃一个危险的观念:日本人天生就是个幼稚的民族,或者日本人天生就是危险的民族。世上没有危险民族,有的只是危险的情境,这种危险,是政治安排的结果。

 

对日本国内来说,问题更棘手,如果日本政府和民众,始终没办法正视战争的责任,那么,日本就不可能产生一种面对过去的成熟态度。所以,日本的问题,需要先有一场政治变革,改变目前政府的保守性质,然后才会出现举国上下心态的变化。如何推动政治领域的变革,也是未来日本走向政治成熟的关键。


解读 | 胡言,一个探寻历史的理性派。

播音 | 贾逢韬

策划编辑 | 袁博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