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世界上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老师,我当然希望孩子们人人拥有一双慧眼,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别样的风光,经历精神升华与能力提升的过程,成长为内心世界丰富而美好的人。因此,但凡有了时间我便和孩子们一起浸润到美的发现里:
这盆樱桃椒长得十分惹人喜爱。看!樱桃椒的茎笔直粗壮,枝叶向四周撑开着,有些枝条已偷偷地伸出花盆,平卧在盆沿上。有的枝条刚劲挺拔,直向蓝天伸延。樱桃椒的叶子窄而长,在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在绿叶丛中,盛开着一朵朵洁白的小花,仿佛是蓝天的星星,洁白的花瓣跟梅花有点相似。听王伯伯说:“深秋季节,这红色的果实,形如樱桃,所以他们叫它樱桃椒。”看着,看着,我不由自主地说:“樱桃椒,樱桃椒,你真美啊!”
这是课堂练习中的一个内容,文字中透出的观察之细、描写之美是显而易见的。段落教学,是三年级学生必经的一个阶段,曾经有教师只带领学生去关注“字、词、句、篇”而忽略了“段落教学”,从而使学生欣赏和习作时的思维常常断篇儿。因此,我以为,一定要从“字、词、句、段、篇”这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去体察文章之美,去构思篇章之缕。就像上面这段文字,就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的段落,如果学生能够明白:“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了说明樱桃椒确实惹人喜爱,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它的美呢?”“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樱桃椒的美呢?”这样一些问题,便能依次从枝叶、花朵、果实三个方面来欣赏作者笔下的樱桃椒,也能感受到首句“总起”,次句往下逐层展开,末句再行“总结”这样的行文结构,也能够感悟细心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通过美美地读,细细地品,自然能够理解文段的写作特点,然后再去践行观察、体验、记录,就能自然地进入到仿写阶段了。
初学搜集素材、记录观察所见所感,最忌的是内容空洞、语言枯燥的问题。有一次看到一篇描写植物的日记,短短一百多字的片段竟然用了五六个“丑死了”,可写到最后也没有写出这植物到底如何的丑、丑在哪儿?不过,这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下课后我找来小作者询问根由:“你们的家的那盆花哪里丑啊?”她回答我“哪都丑,可丑了!”看来她确实不喜欢它。我又问:“那它的枝叶都长什么样啊?开不开花?如果开花,那么它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味道?”她看着我笑了,告诉我她还没有细细地看过呢,也不知道那花叫什么名字,不过她答应我回去好好看看。是了,这就是问题的症结——缺乏观察。所以说,练习写作是要从观察入手的,只有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的描写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对于“观察”,叶圣陶先生也曾强调过:“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
看来要想写好文章,“观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们不妨讲一个莫泊桑拜师的故事,来体会一下观察的方法和作用: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了许多作品,但都是没有什么特色。他焦急万分,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福楼拜要他每天观察自家门前经过的马车,把每天看到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莫泊桑一连看了几天都一无所获,他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好写。福楼拜对他说:“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哟?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呢?当孩子们观察事物没有方向和进展时,我们是否也能问几个问题,如此,孩子们的观察是否就会有的放矢,作文也会有内容可写了呢?很多时候,你的“问题”就是孩子思维的路径,而孩子思维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作文能力的长足进步。
这几天我们都在阅读、赏析、仿写,每天都要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交流自己的作品,我告诉孩子们: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要发现它们就得睁开智慧的眼睛,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去描述。要像一个科学家那样用放大镜去观察,然后像画家那样,用语言描画出它的形状、色彩,以及其它的别人没有看到而你却发现的特点。孩子们热情很高,于是,每一天我们都会在发现中收获惊喜。
栗可涵笔下的百荷如仙子般纯洁美丽:这盆百合花长得十分惹人喜爱!它的茎比其它花粗且笔直,支撑着百合花大而美丽、香而娇嫩的花瓣,颜色十分清淡,雪白雪白的。到了秋天,百合花的花蕊变成了两种颜色,淡黄的似纱,白色的似雪。它们一朵挨着一朵,连成一片,压弯了娇嫩的枝儿。让我情不自禁地赞它:“美,太美了!”
谢加琛眼中的绿萝可真是与众不同,他发现的也许恰恰是你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我们家养了一盆绿萝,非常美!先说它的茎,细细的,像一个小姑娘的腰。看看它的叶子,呈水滴形,叶头很尖,叶尾呈弧形,叶脉从中间向外抻,组成了“大”字。它的须,像老爷爷的胡子,须的底部有分出来的小须,成了一个“人”字。而且它的整体像一个倒过来的“家”。绿萝可真漂亮!
孩子们真的是太善于模仿和创造了,只要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他们开辟一块展示的平台,他们会让你感受到无限的精彩。
忽然想起美国诗人罗比特·彼得·特里斯特拉姆·科芬的诗:
一位谁也看不见的人物,
正在点燃树枝上的蜡烛。
条条树枝上一亮接一亮,
点着的小蜡烛支支放光,
整个无声无息的树林中,
给点亮的是一双双眼睛。
……
当一个人的眼睛被点亮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想,他会看到更多的美丽和幸福。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孩子们内心的花园里,一定蕴藏着无限风光呢!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