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罗马帝国将哥特人安置到边境板块定居
罗马分治成常态和蛮族在罗马军队占据重要分量
按照我们之前的想法,罗马下一步应该将哥特人分散到帝国的各个行省,以避免 危机再现。不过关于这一计划,罗马也有自己的考虑。很明显已经控制整个南俄草原、 达契亚的匈人,将成为有史以来,罗马在这个方向所遇到的最大对手。在这种情况下, 将哥特人安置在前线位置,战略上应该可以为帝国核心区提供有效的缓冲。
然而一场博弈一旦有多方参与,各种合纵连横的组合便都有可能出现了。罗马人 固然希望哥特人能够为他们对冲北方威胁,但一旦哥特人羽翼丰满,同样也有可能在 稳住匈人的情况下,将矛头指向罗马。当然从技术上看,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对手, 都只会在你内部陷入混乱时才会有机可乘。很不幸的是,罗马自公元3世纪中叶以来, 一直面临着这样的风险。不管是戴克里先那次失败的改革(四帝共治),还是君士坦 丁大帝以迁都而换来的中兴之象,都难以挽回罗马分裂的大势。 事实上,自戴克里先搞出东、西罗马、四帝共治的概念后,帝国的分治就已经成 为了正常状态。后来包括君士坦丁大帝在内的罗马皇帝,即使成为唯一皇帝,也很快 会主动分割帝国,搞出 2 个(甚至 3 个)皇帝共治的局面来。罗马的最后一次统一, 发生在哥特人入侵事件后的第16年(公元392年)。那年西罗马的皇帝“非正常死亡” 后,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自己成为了帝国唯一的皇帝。不过在 3 年后, 这位罗马皇帝离开人世时(公元 395 年),就像刚才所说的那样,帝国又被按照东、 西共治的格局,分配给了他的两个儿子。 在西方世界里,狄奥多西一世时常也会被冠以“大帝”的头衔。不过所谓“狄奥 多西大帝”对西方世界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并宣布其它一切宗 教视为异端。对于后来的欧洲基督教世界来说,这一贡献可是与君士坦丁宣布“米兰 赦令”,并受洗成为基督徒一事并立的大事件。然而抛开宗教层面的“贡献”,单从 地缘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力来说,君士坦丁也的确有资格接受 “大帝”一衔。最起码 他的迁都之举,使罗马的国运在东地中海又延续了千年。至于“狄奥多西大帝”对罗 马的贡献其实是负面的。在其死后不久,西罗马帝国就在日耳曼蛮族的侵入下名存实 亡了。换句话说,罗马正是在这位“狄奥多西”大帝和他的儿子们手上,丢失西地中 海地区的。
从表面看,罗马的再次分裂让包括哥特人在内的“蛮族”看到了机会,并最终导 致了西罗马的灭亡,但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没有匈人的西迁、哥特人 的南迁,罗马这个“老大帝国”内部的矛盾积累,也已使之到了不破不立的程度。这 些矛盾不仅包括中央之国每一个王朝后期,都会遇到土地集中、政治腐败等问题;还 包括有些中原王朝会遇到的“蛮族”内迁及成为军队重要组成部分问题。 边缘民族成为罗马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在共和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不过那时候 罗马军队的主力还是“罗马人”,尚未完全融于罗马的外族,只是在战时提供辅助军 团。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拉丁人(罗马以外的)、希腊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等 族都承担过这类角色。外族真正有机会在罗马军队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在帝国后期。 罗马在公元 3 世纪连绵不休的内乱,使得罗马的军事需求大增。一方面出于急速扩张 武力的需要;另一方面蛮族基本不存在政治选择的问题,那些参与权力争夺的军事将 领,更愿意从日耳曼、萨尔马提亚等蛮族中雇佣军队。 让蛮族(尤其是日耳曼人)在帝国军队中拥有更大权力,甚至有机会发挥主导作 用的,是君士坦丁大帝。这位将罗马东迁,准备重建帝国的君主,意识到 “蛮族” 才是对付“蛮族”的最好选择。按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以夷制夷”了。不能说这一 方法是错误的,也不能说“非我族类”就一定“其心必异”。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会发 现,中国人所推崇的汉唐盛世,在强大过程中都运用了“以夷制夷”之策,也有不少 异族将领一生效忠于中央之国。然而凡事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帝国军队从上 到下,都充斥着“蛮族”的气息时,罗马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罗马将东、西哥特人安置至潘诺尼亚和多瑙河下游
罗马也并非任由哥特人自行选择居住地,在多瑙河北就已经分两东、西两部的哥 特人,后来也被分别安置到了两个边境板块。留在多瑙河下游的是西哥特人,而东哥 特人则转入多瑙河中游的“潘诺尼亚平原”。做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多瑙河中游平 原的东半部就是匈牙利大草原。从与草原的接触面来说,潘诺尼亚平原要比下游地区 有“优势”的多。在下游地区,草原地带仅仅是延伸到末端的三角州地带。 当然,罗马人肯定是不想要这样的“优势”的,这意味着罗马在多瑙河的防御压 力,要比下游地区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将机动力更强的东哥特人,放在潘诺尼亚也 算是正确选择。因为谁都能猜到,匈人在征服了南俄草原和达契亚之后,下一步肯定 会入主匈牙利草原的。 事实上,东哥特人并不是第一支,被罗马利用来防御匈牙利草原威胁的日耳曼蛮 族,因为匈人来与不来,匈牙利草原都是游牧者的天下,并天然会对多瑙河西、南岸 的定居者造成威胁。在东哥特人之前,另一支来自中欧平原奥得河流域的日耳曼人“汪 达尔人”,被罗马允许穿越喀尔巴阡山,入驻潘诺尼亚(公元 335 年)。不过在匈人 强大的压力之下,汪达尔人并没有遵守他们的诺言,而是和部分被匈人逼入潘诺尼亚 的阿兰人结成“跑路者同盟”,一起向帝国的西部转移(这些跑路者后面还有故事)。
就地缘位置来说,匈牙利草原算是一个很关键的枢纽地区。南俄草原、日耳曼尼 亚、西罗马、东罗马,四大地缘板块在此相接。后来匈人也把自己的本部放在了匈牙 利草原上,以方便他们更深入的“了解”欧洲,这也使得东哥特人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当然,东哥特人也未必要誓死效忠罗马。从地缘政治上看,东哥特人控制下的潘诺尼 亚,更像是一个处在罗马和匈人之间的“缓冲国”,谁更强大就跟谁结盟。
支持٩( 'ω' )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