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来讲解一下《登鹳雀楼》这首诗。首先我们来吟诵一下。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这首诗的意思是: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诗人王之涣的故事
王之涣,字季凌,出身于官宦之家。他从小就很聪明,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成年之后,走进仕途,不久父母去世,又为人诬告,他就拂衣去官,优游高山大河。十五年后,才又出仕,任安郡文安县尉。王之涣来文安上任之后,经常到各地微服私访,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这一年春天,他来到了长堤旁的荷花塘边,只见这里风景优美,绿水悠悠,长堤垂柳,很喜欢这个地方,作了好几首诗,还恋恋不想离开。王之涣来荷花塘,不知怎么被丁清知道了,他非常高兴,特意打扮了一番,来拜见王之涣。他上了岸,一眼就看到了一个风流儒雅之士,站在岸边观赏烟霞,浏览风光。他从旁边一个游客中得知,这人就是王之涣。他欣喜地走上前去,倒身就拜:“王大人,久仰了!”王之涣吃了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布衣打扮,素不相识的俊小伙子,他眨眨眼想了想说:“小伙子,你认错人了吧?”“没有”丁清咧开嘴笑了,“我找的就是你”“哦,找我有什么事?”王子涣含笑问道,他觉得这个年青人很有趣。丁清又打了一躬,说:“我叫丁清,听说先生喜欢饮酒吟诗,我是个山野鲁莽之人,平时很喜欢你的诗,也很想见你一面。这次听说你到了苏家桥,一心想请大人到寒舍作客,又怕大人不肯光临!”说罢,叩头便拜。王之涣从丁清诚实的眼神中看出,这个青年人的好学之心,于是欣然应到:“行,到你家看看!”“那好,请大人随我来。”不大一会儿,二人来到丁清的家中,王之涣抬眼一看:这里杂草丛生,四周架的竹杆上挂满各种渔网,鸡鸣狗叫。一棵大树下,有一间低矮的茅草房。走进屋中,四壁空空,王之涣不禁长叹一声。当他得知丁清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勤奋好学,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年青人,两人坐在树墩上,无拘无束地聊了起来。快到中午时,丁清拿出一壶陈窖老酒,准备了几碟水菜野味,丁清举起酒杯对王之涣说:“王大人,荒野乡村,无甚招待,千万别见怪。”王之涣也没推辞,端起酒杯,呷了一口,深情地说:“你这个小伙子很实诚,我很喜欢你,咱俩交个朋友吧。”丁清万万没想到王之涣堂堂县尉,天下闻名的大诗人,会同自己这样一个穷渔民交朋友,他激动地拉住王之涣的手,热泪滚滚而下,滴落在王之涣的衣袖上……两人边饮边聊,聊着聊着,由于几天来的奔波劳累,王之涣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日落西山,左邻右舍打渔归来。丁清家里涌进一大群人。手里拿着大米、野菜、鲜鱼……一会儿就把丁清屋中的桌子放满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个老头还吟诵着王之涣的诗句,出现在门口:“王大人,你关心我们穷人,我们穷人也惦念你呀!”王之涣见到这个场景,心中十分激动,说:“我来文安,惭愧没有什么功绩,对不住乡亲们哪!”当夜,王之涣就住在了丁清家。受到了丁清和村人的热情款待。第二天清晨,王之涣登上万柳金堤,南望茫茫水淀,日光水色,风情美景尽收眼底,不禁诗兴大发,丁清恋恋不舍,为他送行。从此,他更加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不仅蜚声诗坛,而且也是一位清官。他在河北文安县当官期间,秉公办案,为民除害;光明磊落,毫无媚骨;还动员县城财主,集资办学,兴教育人,兴建了一个四梁八柱,十间大瓦房的“义学堂”,至今传为佳话。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讲解员 五年二班 任晓涵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