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保险及各类财富传承工具的一般应用

信托、保险及各类财富传承工具的一般应用

00:00
24:29

财富传承道法术第13

信托改变家族,保险让传承更保险


信托意如其名:信任托付。中华民国时期曾经有短暂的信托业,但它的主要功能还是投资甚至投机。1949年后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金融体制,信托在中国大陆消失达30年之久。


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金融开放的第一个举措就是用信托作为开放的排头兵,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当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招牌挂出后不多久,有位中年女同志拎着个旧旧的包裹,推开了中信在崇文门向阳一所的大门,几乎整一层的员工都围了过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么快就招徕到客户。紧接着,阿姨缓缓打开包裹,里面装的竟是几件旧衣服——她的目的是信托寄卖。


中信诞生的使命就是作为窗口公司,去为中国当时十分短缺的资金和外汇去做海外融资。1980年,中信在日本发行新中国第一个企业债券。与中信同行的还有那个时代的一批窗口公司,著名者如后来破产的广国投。信托从最高峰时的全国1000多家,到如今稳定在68家,多少叱咤风云的信托公司最终都走进了历史。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信托行业总共经历了五次整顿,从它作为融资窗口起步,直到2013中国家族信托元年,信托才回归到它的本源: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财富管理和财富传承开始成为信托业务的信托目的。


信托制度产生于英国的衡平法,其特有的普通法和衡平法的二元所有权的制度设计非常适合用来从事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现在信托制度已经被包含大陆法系国家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接受,特别是一些前英国殖民地的离岸金融中心出于商业的考虑,出台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离岸信托法律和制度,为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提供了更多的信托架构选择。


信托在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中具有以下特殊优势:第一可实现家族财富风险的全面隔离;第二可以满足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的多元需求;第三可以满足家族企业治理和持续发展需求;第四具有保密性、连续性与稳定性。


同样信托在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中也存在其局限性对受托人的诚信度及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以及对设立信托的法律支持环境要求较高。


财富传承是一系列系统应用和工具组合:赠予、代持、遗嘱、人寿保险、家族信托、基金会、家族宪章等渐次展开。其中的核心是信托和保险——二者都需要回归本源。


保险在中国也走了几十年的弯路,曾经热衷于投资管理也曾在大资管行业磅礴发展过程中被看作门口的野蛮人。但保险姓保终需回归保障的本源,去为家庭管理、防范、化解风险。胡适先生在193349日的《申报》中说过“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做明日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幼小时做儿女长大时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不能做到这三步,不能算做现代人!”


财富传承的系统工程中,没有最有利的工具只有更完善的组合。形而下者谓之器。通过器皿组合,并且把它注入灵魂,这样才能够保证家业的常青。详情请收听财新私房课《财富传承道法术》第13讲:信托、保险及各类财富传承工具的一般应用。



如需企业团购或者购买更多课程,可扫码下载喜马拉雅【轻学堂】App,成为会员,一键畅听App内所有书课,更多职场好课等你来发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