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吸引力,血拼政策致投资方漫天要价;为装点门面,一味追逐热点项目致产业同质化;为早日达产达效,盲目推进致项目烂尾频现……
招商引资本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但一些地方不切实际、好大喜功的招商政策,破坏了营商环境,让部分招商项目不仅没起到拉动经济之效,还造成资源浪费、债台高筑、风险埋雷。
血拼政策,批条子“零地价”供地
湖南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区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不少地方招商优惠政策混乱,甚至到了血拼的程度,强势企业漫天要价,个别党政领导经常批个条子就让园区“零地价”供地。
湖南一名县级园区负责人透露,曾经有一家深圳企业开口就提出需低价供地600亩。若想引进这家企业,仅土地一项,园区前期投入成本就多达2亿多元。
而这家企业每年的税收贡献不过3000万元左右,园区每年留成部分仅500万元左右,即便不算利息,园区都要40多年才能收回投入成本。
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园区大规模举债搞建设,当前中央要求地方化解债务风险,这些园区的危机逐渐显露,给基层财政运行带来极大风险。
“不太清楚债务具体有多少,但肯定是百亿元级的。”中部某地一名处级干部谈起当地一个园区情况时说。
从2018年初开始,这个园区财政运行就相当困难,前面十几年积累的风险彻底爆发,到期债务接二连三,没法“借新还旧”,主要负责人被“化债”搞得焦头烂额。
之前引入的所谓“明星企业”号称年营收过百亿元,企业办公楼建得富丽堂皇,实际上给当地贡献的税收极少。
这名处级干部说,到年关岁末,每天都有大量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守在这家开发区,盯着主要负责人“要钱”。
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个园区一度发不出工资。当地党委政府不得不紧急协调其他园区借钱给这家园区“保运转”,避免出现“崩盘”等极端情况。
滥追热点,追出“数字招商”“虚假招商”
不论有无区位优势和配套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已成为一些地方领导眼中的“香饽饽”。为引进这些热点项目,不少地方招商干部一哄而上跟风引进,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什么热门做什么。”东部某省招商干部反映,仅在该省就有多家生物医药园区,一些没有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的地方,也盲目引进生物医药项目,还要为此建设标准厂房等配套。
“不少地方没有对所在地区优势和特色把握清楚,也没有找到合理定位。”
沿海某地一名招商干部坦言,一些地方为了提升形象,一味追求“填补地区空白”,并没有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对于引进的项目能否有成果产出、是否发展起来,心里没底,却为这些项目一路开绿灯。
为督促招商干部引进热点项目,一些地方制定不切实际的考核任务,滋生“数字招商”“虚假招商”现象。
“现在陷入一个怪圈,后任领导怕干不过前任,怕面子上不好看,会拼命压任务。”
东部某园区招商干部透露,所在园区一年要完成200多亿元的项目招引任务,有时迫不得已会把已有项目改换名目后重新算作新项目。“指标不可能完成时,就被逼着造假。”
长官意志,盲目推进,烂尾频现
“地块没有挂牌、项目施工许可证等审批未取得,根据地方领导干部加快推进、争取早日达产达效的指示而特事特办,没想到投资方是并无资金实力的骗子公司,中途跑路了,项目一期工程烂尾至今。”江苏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储先生说。
2016年5月,江苏某镇政府与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签订5万吨油脂项目合同书,该项目曾被列为“市十大招商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入5亿元以上,一期占地约50亩。
储先生说,签订施工合同时,就曾担心未批先建的施工风险,镇政府则表示,这是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等施工建设后再帮忙协调补齐相应手续,因而未再质疑。
投资方跑路后,镇政府回应称,施工合同属于商业行为,拖欠工程款属于民事经济纠纷,应走民事经济纠纷渠道解决。
储先生说,后来才了解到,投资方应交纳的320万元项目保证金也未到位,镇上本可因此取消该项目,重新组织有效招商,却催促企业尽快诉讼,推脱责任。
这类盲目推进招引项目的现象并不少见。
“产业项目建设决策过程中,上级说一不二,在实施过程中,方案颠三倒四,基层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上级吆五喝六,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七零八落。”华东某省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历的乡镇干部对地方盲目推进产业项目失败烂尾的现象深有体会。
他说,过去在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上级干预过多,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也不尊重市场规律,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更改项目规划。
大搞“全民招商”,很多却是门外汉
“各个部门单位都有招商任务,带来的问题就是不懂招商的人去招商了,既招不到商,又影响了本职工作,浪费了很多资源。”
中国苏旺你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胡志明说,一些地方大搞“全民招商”,派出的招商人员对所在地区产业结构等方面了解不深入,很难招引到好项目。
“招商人员不仅担任着企业的服务员,还应成为重点产业的调研员、安全生产的监督员、各级考察的接待员、各部门数据调查的统计员,现在很多人的专业能力跟不上。”
东部某省资深招商人士说,关键产业尤其需要专业招商人员,但现在的专业化培训像吃大锅饭一样,没有针对性,缺乏系统性。
这名招商人士还反映,一些发达地区正在盘活招商存量资源,但很多招商人员“办公室招商”,不经常下去跑,在办公室写写邮件、打打电话就想把企业招过来。
而一些要扩增量的地区,招商人员去发达地区找经验,参观学习,看似不亦乐乎,但很多变成“一日游”,对后续工作并无帮助。
好
讲得很务实
点赞
好好喜欢你们的栏目!在喜马拉雅听到的最好的、质量最高的节目。编辑们辛苦啦!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