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交流群
添加课程小助手微信:xmly201904,添加时请备注【马未都】,入群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群内还有各类国宝咨询和丰富的社群福利活动,等你来呦!
国宝100,件件精彩!
036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玉龙:“中华第一龙”的破土腾飞
开篇
1971年农历八月的一天下午,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的17岁村民张凤祥和其他几位农民受到生产队的委派,到村北的小山上去平整树坑。当时,张凤祥身强力壮,干活麻利。傍晚时,他就将其他的村民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他自己也觉得累了,就坐下来歇息,随手就翻身边的土,发现这里全是鸡蛋大小的石头。这张凤祥呢,就觉得好玩,一边翻,一边把石头往外扔。突然,“哗”地一下,漏下去很多土!他用手一扒拉,发现一块光滑的石板。他很好奇,说这里怎么会有块石板呢?
破土而出的“玩具”
他掀开了这块石板,发现一个用石头砌成的“井”字形的石坑。在石坑里,张凤祥找到了一块月牙形的东西,上面全是厚厚的土锈,黑乎乎的。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以为是块铁。
收工回家的路上,张凤祥拿着这东西给其他人看。有个村民拿到手里看,也觉得好奇,然后就用铁锹敲了敲上面的土,但怎么也敲不掉,他就说呢:“这么块破铁有啥用啊?”随手就给扔了。张凤祥当时并没有去捡,寻思着说,也没啥用。等快到家时呢,他又想,“那块铁怎么也得有一斤重吧?能卖几分钱呢。”于是,张凤祥又回去把那东西给找了回来。
回到家,张凤祥就把这块东西扔在屋子的角落里。张家有兄弟五人,张凤祥是老大,最小的弟弟才4岁。后来为哄这弟弟玩呢,张凤祥就把这块“锈铁”拴根绳,给弟弟当玩具了。
这弟弟每天就拉着这块铁,跟在大人后面跑来跑去。这么着玩了有十来天,这铁块上面的锈竟然给磨掉了,露出了墨绿晶莹的颜色。张家人一看,说这有点不得了,这不是铁啊,这是块玉啊!从那以后,张家人就不让小儿子拉着这东西到处跑了,而是把它当成宝贝,藏着。张凤祥的父亲还专门扯了二尺红布,把这东西严严实实地包起来,锁在柜子里。
“寻龙”鉴宝之路
过了不久,张凤祥的父亲觉得应该把这东西交给生产大队。当时的大队书记看了说:“这东西有啥用啊?你还是拿回去吧,要不然你就送到文化馆去,看值不值钱。”于是张凤祥和父亲又赶着毛驴车跑了十几里路,找到了文化馆的人。可当时接待他们的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呢,也不认识这是什么,觉得真的没什么用,就说:“你们还是带回去吧。”
你知道从前啊,内蒙古的牧民有使用鼻烟壶和玉石烟嘴的习惯。幸亏这玉不是白玉,透光性弱,加上又有绺裂,出不了上品的烟嘴,工匠就跟他说:“你拿它改烟嘴不值当的。”张凤祥的父亲说“那就算了。”又把这东西拿了回来。
玛瑙鼻烟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事儿又过去一年,张家人还是不死心,捧着这块玉呢,又去找大队书记,要执意交公,说搁我们家呀,也没地儿搁没地儿放的,我就还交了公吧。大队书记就说:“你上次去文化馆,可能是没找对人吧?你这回去得找馆长啊。”张凤祥的父亲又带着这块玉去了翁牛特旗文化馆。这次接待他的,就是文化馆的副馆长。
这副馆长看后说呢:“这是块玉,值俩钱,但不知道是啥玩意儿,这儿鉴定不了。不行呢,您就先撂这儿,等我拿别处给你鉴定鉴定。”办完了交接手续后,文化馆就把它当成了一件普通文物,锁在由废弃厕所改建的一个库房的箱子里。后来呢,市里、旗里两级的考古专家虽多次对这件东西进行过研究,但始终没有什么结果。
后来,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站长在赛沁塔拉搞文物普查,听说这儿发现一件奇怪的器物,就专门到翁牛特旗文化馆仔细端详这件东西,他认为这东西是早期的龙,材质不是玉的,是石头的。
回来后,这位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站长又向辽宁省考古所作了汇报。辽宁省考古所呢,比较重视,派了几位专家来专门进行考察,这次有了结论了。初步认定它是个玉龙,质地为青玉。
曾经主持过多项文物考古发掘工作的社科院考古所的刘观民先生知道这件事以后呢,他就亲自到赛沁塔拉进行实地考察。当他看见这东西后,他认为这东西是属于红山文化的文物,文物价值巨大。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当地文化馆的重视,赶紧把这件玉龙转移到了文化馆的大厅里。
这事儿又过去十来年,红山文化的考古工作有了重大突破。在距离赤峰地界不远的辽宁省凌源县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人员挖开了一座五千多年以前的且有陪葬玉器的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员经过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
“玉龙”腾飞
玉猪龙,目前学界认为它是龙的一种早期形态,由于它的吻略微上翘,鼻子平切,头部特征与猪头相似,所以一般俗称为“玉猪龙”。
牛河梁发现五千多年前的玉猪龙的消息传到了翁牛特旗,当时文化馆的负责人突然想起1971年张凤祥挖出的那件玉器,他忽然意识到那件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他就把这件玉器带到了北京,请苏秉琦先生来鉴定。
苏秉琦先生 照片
苏秉琦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他对红山的考古发现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苏先生看过后呢,说这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红山文化的遗物。确定这件文物的价值后,翁牛特旗文化馆写了一篇文章在文物刊物上发表。这一消息轰动了考古界,也惊动了历史界,从而引发了很多文物专家对这一文物的一系列研究。
1984年国庆前夕,这件珍贵的碧玉龙选为“建国35周年文物精品展”,被调入北京故宫参加展览。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在《人民画报》上发表文章,充分肯定了这件红山文化碧玉龙的重要的历史地位。
至此,1971年发现的这件碧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后得以确认:它是一件可以上溯到五千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从此,它被命名为“红山碧玉龙”,名扬华夏,成了举世瞩目的无价之宝,而且多次被借调,在国内外展览。它那飘逸的造型、晶莹剔透的质感,得到了国内外的一片赞誉。
1989年,文化部下发文件,指名要调走放在翁牛特旗文化馆的红山碧玉龙。这时,翁牛特旗文化馆的领导接到了文件就犯了难喽:不给吧,不行;给吧,实在舍不得。最终他们只能从大局出发,忍痛割爱,交出了这件无价之宝。
翁牛特旗文化馆馆长总觉得这个时候应该向国家要点钱,来维修一下已经破旧不堪的文化馆了。于是,几经思量写了一份需要国家拨款2万元的申请。申请交上去了,这馆长又有点忐忑不安了,他觉得要这么多钱,上面能给吗?结果,国家主管部门很痛快地就将2万块钱拨下来了。收到钱以后,文化馆的人开玩笑地说:“早知道这么痛快,当初真应该多要点儿。”
如今这件神秘的远古时代的碧玉龙就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里常年展出。
“中华第一龙”最初的模样
这件国宝很怪啊,形状若勾,在学界一般都认为它是中国龙的早期形态。但是在红山文化时期,还没有文字记载这是龙。所以我们对这件东西形态的解释呢,一来是根据甲骨文中的“龙”这个字,甲骨文的“龙”字也是长吻蜷曲的造型;二是根据咱们国人龙文化的情感来判定的。
古人把这件龙的身体做成蜷曲状,呈“C”形,所以也叫“C”形龙。它高26厘米,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全身光洁。从其首部的特征来看,口部紧闭,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向上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更让人费解的是这条碧玉龙的后背有一孔,经悬吊试验,如果在此孔中穿绳悬挂,龙的头尾恰到好处地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说;关于龙的原型,有各种假说,有蛇、鳄鱼、蜥蜴、马、牛、猪、鹿、熊、虎,甚至有松树、云、闪电等等等等。这种假说以及远古时代开始出现的各种龙的造型,使龙给人的感觉既真实存在,又如神话一般。数千年来,对于龙的研究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安阳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就属这件红山文化的蜷体玉龙,它有可能是龙的原始状态。由于这件玉龙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是中国已发现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所以它就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这件玉龙具体的用途目前还不能确定,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是一般的饰件,它就很有可能同我国的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
无独有偶,还有一件“C”形龙,它出现的时间比上面讲到的这个龙要早很多,它今天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件“C”形龙是傅熹年先生、他的父亲和他的祖父三代人的收藏。傅熹年先生的父亲傅忠谟先生是著名的古玉研究专家和收藏家,博学多识,他一生精力都在收藏古玉,曾经著有《古玉精英》一书,后来被傅熹年先生整理出版。
1992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接收了傅熹年先生代表家人捐赠的近400件玉器,其中就包括这件玉“C”形龙。这件东西当时出现的时候,没有人认识,就是因为它的造型奇特,不能去解释跟我们的文化有什么直接关系。我们现在对几千年前的认知是根据当时的文字记载,由于我们的甲骨文是商代出现的。我们对商代之前的很多认知还是一片盲区。尽管有文物出现,但它没有文字记载,这对于我们要解释文字以前的文物是非常困难的。
马爷说
这两件东西可以相互佐证,一件新出土,一件旧传世。龙的起源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和文明时代的开启紧密相连,所以红山文化玉龙对研究龙的形态演变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中华民族一向喜欢以“龙的传人”自居,我们什么时候都愿意称自己是“中国龙”。
国宝情未了,下集听分晓。
听了马老书,才恍然大悟我去年绣的挂件是红山文化里的玉龙。
18618750fzp 回复 @budliner: 真可爱诶(✪▽✪)
那个17岁的村民,上缴了国宝后,怎么没有了下文呀?
前行_ji 回复 @1528959amle: 碧玉龙给了30,后面还有一个黄玉龙,人家花了120买的,结果被在法院上班的外甥给上交了,结果是一分没给。
所以说,基层文物管理人员的水平底下,不知损坏、错失了多少宝贝,没有答案。
这么珍贵的宝贝却经过这么多周折这么久的时间才得以确立其历史文化地位,是不是很险呢。经过多位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识别都不认识,可见应对地方文史工作者进行培训,以提高国民文物保护意识和国家文物保护力度!
HelloAmy云 回复 @1360456rokb: 是啊,应该提升专业人员专业知识,我们普通人也要经常学习祖先文化
听了这么多集,我总结出来一个道理,我要回农村去刨地
多有爱盘玩的弟弟妹妹
如果是偷了会治以重罪,如果是上交了可不可以给予重赏?不如此,再有人捡到国宝,肯定不会上交了!
MonicaYunyun 回复 @北极湖蓝a: 应该给发现人以相应的重谢。 让文物倒卖没得混。
尊重國寶,應該先尊重農民
谁在乎那张家的感受呢?多少也得奖励一点吧~
国博真心“吸血鬼”呀
悬疑MOVIE 回复 @喜爱秦的桩子: 放在那里是文物最好的归宿,只是国家要完善文物报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