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 雲 诗 话
杨絮才飞柳絮至,
花容初谢余容羞。
这里,
既有彼岸的宁静与喜悦,
亦有此岸的无奈与悲伤。
请听淞雲诗话:
栈草吟风也识愁
七绝·夜梦庭前牡丹
诗作者:淞雲 诗话:霞光
梦里庭前花影孤,
新妆最是厌人扶。
随风散若伤心泪,
洒向尘中去也无。
四月的洛阳牡丹城,游人如织,我没有去凑这份热闹,怕因那涌动的人潮和游览的疲惫而怠慢了她,宁愿躲在一首诗里寻访她的踪迹。诗人淞雲的一首《七绝•夜梦庭前牡丹》让我在静息凝神中听到了诗人与花的细语。
“梦里庭前花影孤,百花争艳时节,庭院前的牡丹也如期绽放,诗人怜爱她的孤单,邀入梦里相见。恍然之中,只见她姿容娇艳,摇曳着自己的身影。诗人伴着她的孤独,她伴着诗人的梦,在虚幻的世界里共赴一场相约。
“新妆最是厌人扶”,初开的牡丹如新人新妆,娇容带露含戚,最厌他人亲近相扶。同是赏花,却因心境而不同,心怀敬意者示以尊重,心有怜惜者给予柔情,在那轻佻者的眼里只看见了她的妆容。她如此庄重的盛开,不是供人观赏,也不是寄人闲情,她绽放生命的蓬勃,绽放生命的热情。如此奔放,如此绚丽,不想因人观赏而亵渎了这份深情。开放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讨得赞誉,只把最美的姿态呈现出来温暖自己、报答自己。开在庭前,开在梦里,为自己,为知己,任何的评点和比衬都是无知者庸俗的伤害。
谁不爱这华贵娇美的容颜?孤芳自赏也好,顾影自怜也罢;谁不爱这怒放的生命?即便她是孤傲的花之魂灵。
“随风散若伤心泪”,她缤纷的盛开而凋零如许,片片花瓣随风翻飞,亦如诗人泪眼低垂,眼中景,心中情,怎堪他梦里担负?只能随风散落这伤心的泪水。
难以想象一朵花的绽放要经历多少风吹雨淋,多少霜雪奇寒,才有这枝繁叶茂的葱郁。待开放之时,却泪已滂沱,成功的喜悦挽留不住时光的流逝,一滴泪是花开时的欣慰,也是兑现承诺之后的告别。在极尽繁华之时,便是落寞孤独的开始,相遇的温馨未及言说,又匆匆别离,她与诗人只做短暂的相逢,便随风飘零,落红无数,这情景怎不令人惋惜哀伤。
“洒向尘中去也无”,花瓣散入风尘中,诗人的这份哀怜和悲伤也慢慢随之消散。开过了,芬芳过,何必苦苦纠缠于枝头,归必归去,归有归处。
我们的情感总是这样莫名其妙,喜悦之时念着忧伤,悲伤之时想着挣脱,在反复的阴阳调和中不断的回环,经历一次次的蜕变。不因欢乐而忘忧,沉醉不前;不因悲伤过度而不能自拔,固步自封。抖一抖风尘,依旧是晴天,把喜悦与哀伤暂时的抛入风中,它们只是时光里的小小波澜。等到又一个春天来临,她依然含香吐蕊,依然展现出雍容华贵,她还会与诗人相约相伴。
品着这样的诗,如饮一杯浓茶,苦香而清爽,如听盛典,余音缭绕不绝。这是诗人艺术之魅力。“梦里花影”,在梦境中更显形只影单,诗人的怜爱之情流于笔端;“新妆厌扶”,采用拟人手法,不仅写出牡丹初开时的娇美,还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刻画出花之高傲、矜持而自尊的本性。
“随风散若”巧妙的点出牡丹由盛而衰的过程;“伤心泪”,生动的描摹出诗人的心情,与前联感情形成极大的落差,无论怎样都无法摆脱凋零之命运,留给诗人的只有叹惋和无奈,人与花一样的悲伤。“洒向尘中去也无”,是花落入尘的写实,也是情感释然的写照。短短四句诗,感情起伏跌宕,一波三折。
《道德经》有言: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诗人淞雲在对牡丹盛衰的哀怜中,含蓄的表达了对新旧更替自然规律的认识,表现了诗人超然达观的生活态度。
我见惯了花园里的牡丹,有些就生长在小路的拐角处。此刻,我为自己曾经的肤浅羞愧,总是毫无忌惮的摄她入镜,邀她合影。现在我改变主意了,等到四月牡丹再开的时候,想去牡丹城看看,花的世界我不能深懂,只愿留下轻轻的脚步,共走一段路程,倾听花语。
花开在梦里,孤影摇曳,宁可顾影自怜也不流俗低眉。人不可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花开花落,季节流转,生命之绚烂如昙花一现,惋惜与哀伤乃人之性情,看得开,放得下,散入风尘中,化在泥土里,以一份旷达面对过往,期待下一季的绽放。
有梦,就有花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