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之间,出入之辩

进退之间,出入之辩

00:00
03:13
   进退之间,出入之辩
  寒梅牡丹,蕴藏出入之辩。退而出世,处江湖之远;进而入世,居庙堂之高。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中华民族的处世哲学,凝聚千年智慧。
  中国封建士大夫阶层向来有隐士情结。这深深根植于民族性格:作画偏爱留白,写诗讲究言而未尽,做人自然当有出世的精神。闲云野鹤,恣意遨游,好不快活。陶渊明归田,慨叹:“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最倡入世的孔子,亦曾表露心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奇特的是,真正如庄周,全然与世无争的隐者并不多,大多人只是政治失意,寄情山水,骨子里仍渴望入世。作为汉以来中华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固然有出世的一面,积极入世方为大宗。上溯到《礼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堪称后世士人的一生追求。“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何以成为先贤的信条?牡丹不与芍药争妖冶,不似荷花净无情,凭雍容国色,名动京城。诗中的牡丹国色,是君子入世之道的外化,士人以正道入世,不走歪门邪道干求利禄,也不一味独善其身任家国沦亡,而是修德修身,经世致用,担当己任。
向往出世,渴望入世,两者碰撞交融,熔铸成中华民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人生理想。便如寒梅不争不抢,默默报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做到这些的士人,必是一时美谈,千古流芳。名相张良辞官云游,谋士范蠡五湖泛舟,《三国演义》塑造理想士大夫形象诸葛亮,也少不了一句“功成之后,自当归隐。”单纯的隐士,只可谓“小隐于野。”往来争荣辱,亦不免沦于庸碌。能行走于出世与入世之间,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方可谓“大隐于朝。”这是真正高超的境界
不通出入之辩,极易滑向个人主义。当下,“丧文化”风靡青年群体,商业造假屡见不鲜,消极避世之态,汲汲名利之心,可见一斑。出入自如,天下为任者、难。古人精髓,垂范后人,我们自当汲取一二出入的智慧。并非拘于功成归隐的形式,而是常怀一颗奉献与谦卑之心,以出世的不争精神,做入世的千秋大业。黄旭华为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年,袁隆平名满天下仍专注田畴。大家尚如此,吾辈当效之。
花草寄情志。其中出入之辩,沾溉千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南宁HJ

    背景音乐干扰太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