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安我的年|耿万崇:西安年里的声音逐梦人

我的西安我的年|耿万崇:西安年里的声音逐梦人

00:00
07:17



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当中

是谁在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西安发布原创音频节目“听见西安的声音”推出2019春节特辑“我的西安·我的年”。从大年三十(2月4日)到大年初六(2月10日),连续七天跟随小雪小克的声音,走进基层,每天带你听见、看见一位人物的春节故事,与你共同体会这座城,寻找“城市变得更美好”的秘密,共度祥和、感动、奋斗的西安年。


今天是大年初三,很多市民开始走出家门,感受别样的年味了。“西安年·最中国,欢迎来到大唐不夜城。”当你行走在大唐不夜城时,会听到这深沉隆重的声音,伴随着节日氛围,让你听到浓浓的年味。这个“好声音”是谁?今天,小布就为你揭开谜底。



耿万崇,30岁,FM101.8陕广新闻主播,陕西卫视“台声”。参与2019“西安年·最中国”大唐不夜城活动配音工作。


你可能不一定见过耿万崇,但肯定听过他的声音。无论是在FM101.8陕广新闻《新闻联播》中,还是在陕西卫视的片花、旁白和画外音中,他高辨识度的声音就是你熟悉的陪伴。


在耿万崇的10年主播生涯中,他完成了多个大项播音、配音任务。2018年底,经过推荐和选拔,他成为了2019“西安年·最中国”活动大唐不夜城新唐人街街区的指定配音之一。“我的本职工作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是一名新闻主播。我的声音能被这样一个活动所认可和信任,让我很开心很荣幸,同时深感责任重大。”耿万崇对小布说。




据耿万崇介绍,此次配音录音工作主要包括现场温馨提示、分舞台节目衔接串场、大型演出如《再回长安》《再回雁塔》旁白、花车巡游旁白等内容。对他来说,花车巡游的配音工作要求最高,“因为主办方希望配音能像迪士尼的花车巡游一样既热情又热闹,但西安年·最中国的活动要突出年的氛围,更要有传统的味道在里面。西安本身是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城市,所以我仔细琢磨声音的表现,既要跳脱传统播音员的刻板,还要凸显西安的洋气与大气。”正式录音前,耿万崇一次次揣摩,并在与主办方的反复沟通和调整后找到了最佳的声音表现力。


 去年12月,耿万崇开始为2019“西安年·最中国”活动进行录音作业。因活动内容多、现场临时情况多变、配音稿反复修改等原因,耿万崇的录音工作通常在休息时间完成,并且需要不定期、不定时、不定量的投入其中。在多则几分钟少则十几秒的录音内容中,仅春节前,耿万崇就为活动录制了总长超过60分钟的“净音频”。




自承担此次录音任务起,耿万崇也对“西安年·最中国”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自身制作的广播节目,耿万崇先后采访了多位学者、专家,涉及节庆民俗、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在一次采访中,他问陕西节庆文化研究会会长阎建滨“为什么西安年最中国?”。阎建滨回答道,中国人开始过春节是在汉朝,当时的长安城是都城,也是春节传承的中心。而中国人的节庆文化是农耕文明的文化,关中地区又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所以很多民俗追根溯源都在西安。


“专家的一席话让我感触很深,在参与西安年·最中国活动录音的同时,我也是西安这座城市的宣传员。十多年来,我与西安共呼吸,并在这里成家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西安也早已是我割舍不了的情怀。”耿万崇对小布说道。




小布相信,在这个城市里,如耿万崇一样对西安情怀满满的“追梦人”不在少数,他们来到这个城市打拼,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注入这方土地,他们为大西安发声,每一个都是大西安最好的宣传员。




这个春节,西安的浓浓年味让你好逛好看又好听。

在此也要感谢大西安绚丽美景背后默默付出的每一个兄弟姐妹,

新的一年,请继续相约,我们要一同发现这座城市的更多美好。

 

文/音频:陈克 屈雪娇

音频剪辑:小半

摄影:薛程

技术统筹:邹建彬

制图:张亚岚、翟雪莹

出品:西安发布“听见西安的声音”工作室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