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之附
【释义】比喻互相依赖、利害相关之意。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夷吾为要取得秦国支持他回国做国君,答应事成之后,一定割让五座城镇给秦国作为酬谢。可是后来自己当上了晋国国君(晋惠公)后,却没有履行这个诺言。
不久,晋国农业歉收,晋惠公和秦国商议买粮,秦国没有计较他背约失信,还是慷慨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第二年,秦国年景不好,向晋国商议买粮。晋惠公却不愿意帮助。大夫郑庆劝他不要这样,说做国君的若不讲信义,便一定不能保住国家。
可是另一大臣虢射认为既然违背了诺言,没有割给秦国五座城镇,秦国对晋国的怨恨已经很深,纵然这时答应秦国在晋国买粮,秦国还是不满,不如不答应。并且打了一个譬喻对晋惠公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说晋国不履行割给秦国五座城镇的诺言,这是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而答应卖粮食给秦国,仿佛只有毛而没有皮。既然没有皮,毛能依附在什么地方呢?光有毛而没有皮,毛又有什么用呢?
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