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武汉大学的陈文新。
上一讲我们对民间的三国中那些引人入胜的有趣之处做了一些介绍。这一讲我们要对历史的三国与民间的三国结合在《三国演义》当中所导致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做一些介绍,这个介绍分为四个小点。
第一个小点,刘备究竟是仁慈,还是虚伪?
这是我们经常面对的一个疑问,而这其中有一个事情很引起我们的注意,刘表病重时,当着刘备提出要把荆州让给他。
这个时候刘备就拒绝了,说您还是应该把荆州留给您的儿子,这个事情连诸葛亮都感觉到遗憾。诸葛亮说我们现在缺的就是根据地,现在有人把根据地送给你,你为什么不要?而刘备的理由就是他和刘表之间有兄弟的情分,他不应该做这样的事情,这些就给人一种仁慈的印象。
可是,如果刘备很看重兄弟的情分,他后来为什么又做了另外的一件事情,跑到益州去把刘璋的益州给夺了?因为刘璋和刘备实际上也有这样一种兄弟情分,他们都是汉朝的宗室。
刘表把荆州送给刘备,刘备不要。而刘备又远远地跑到益州去,把人家刘璋的益州给夺过来。其实从历史上的事情来看,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荆州这个地方,当时刘备即使从刘表的手上接下来,他也守不住。
因为荆州这个地方有三股力量,对他都盯得很紧。哪三股力量?第一股力量就是刘表的那些部下,他们只忠于刘表和刘表的儿子,而绝不会忠于刘备。如果刘备拿了荆州,那他们会跟刘备在内部就干起来。
第二股力量是北方的曹操。曹操他除非不想统一天下,如果他想统一天下,那么荆州这个地方他是一定要拿到手的。
第三股力量那就是东吴。东吴对荆州这个地方也一直盯得很紧。要不然他们为什么把首都从现在的南京(当年的建业)移到了我们现在湖北的鄂州(也就是当年的武昌)?目的就是对荆州形成一种很方便把它夺到手的态势。
在这样的态势下面,刘备考虑再三,他不能够接受刘表的荆州。而后来为什么他终于在赤壁之战以后要了荆州这个地方?那是因为他不是从刘表的手上得到荆州,而是从曹操的手上得到荆州。刘表那些部下对他的不满现在基本上没有了。
而北方的曹操才刚刚被赶走,不可能马上回来。至于东吴,刘备也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跟东吴商定说荆州是你们的。但是你借给我用几年,等我以后得到了益州之后,我就把荆州还给你。这实际上就是刘备的缓兵之计。
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刘备当时不从刘表的手上接过荆州,那是一种有谋略的表现。但是民间的三国从仁义的角度对这件事做了改写,结果就导致我们产生了一个疑惑,刘备究竟是仁慈还是虚伪?这个我想每个读者都可以得出自己的一个答案来,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小点。
第二个小点,义释严颜的张飞和莽张飞是同一个人吗?
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们经常感觉到《三国演义》里有两个张飞,一个时那个莽张飞,也就是动不动就睁圆环眼,他的眼睛本来就特别地圆,他还要把这个圆圆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有一次在怒鞭督邮的时候,《三国演义》写他的动作,扯着头发,抓住头发,扯出大门,那都是莽张飞的举动。所以我们读《三国演义》的民间的三国,我们经常对张飞有这样一个印象:他和水浒传里的李逵有得一比,两个人基本上就是一个路子的性格。
可是在《三国演义》里边,我们又看到了这个张飞另外的一面,那就是再进发益州的途中,他曾经把蜀将严颜给俘虏了,俘虏了之后他想迫使严颜投降。
结果严颜说,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而且对张飞说,你要杀就杀,你唠叨干什么?这时候的张飞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他没有那种莽的表现,倒是和那些深谋远虑的儒将一样的把严颜扶到桌上,把绑他的那些东西亲自解开,然后很好地礼遇严颜。这样的一个张飞和那个莽张飞之间,我们如果要寻找到就是结合之处的话,那我们只能够这样解释。
义释严颜的张飞是历史上的那个张飞,因为历史上的张飞虽然确有脾气暴躁的一面,但是他的脾气暴躁主要是针对士兵。而他对于那些将领,尤其是对于士大夫,他的态度往往非常的好。而且据说张飞的书法在当时是能够排得上名次的。也就是说,张飞其实是一个很有文化教养的将军。所以义释严颜就是这样的一个张飞所做出来的事情。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小点。
那第三个小点是割发代首,这个情节究竟应该如何解读?
割发代首这个情节是发生在曹操身上的一个故事。曹操有一次去攻打张绣,因为正好是麦子还没有收上来的时候,所以曹操就特别吩咐部下,如果有谁和他的马把麦田给践踏了,一定要军法从事。结果当然是所有将领和士兵都严遵将令。
可是曹操自己碰到了一件麻烦事,突然的一群鸟从麦地里一下子飞起来,把曹操的马给吓住了,结果曹操的马跑到了麦田里边去,把麦田踩坏了很大的一片。这时候曹操就面对一个难题,他自己违反了军令,他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曹操就把自己的刀拔出来准备自杀。
当然,他的动作没有那么快,他的部下很快就过来把刀给夺下来了。这时候有人给他出了一个点子,说您是三军主帅,您不能够这样来了结自己。所以我们得想一个办法来代替您的脑袋。后来想到的办法就是把曹操的头发割下了很长的一大截,然后把这个头发传示三军,意思是连丞相违反了军令,也要受到这样的惩处。
这样的一个情节,我们应该如何来解读?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一种角度是从历史三国的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说割发代首确实表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值得尊重的一面。
因为中国古代对于我们身上的所有部分,包括头发在内都特别看重,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够轻易的毁伤。所以古代的那些夫妇之间为了表达自己的深情,往往用的一个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头发留在对方那里,表示我和远在异乡的你待在一起。
所以曹操的这一个举动,它确实是一个认真的举动,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举动。这是从历史三国的角度来看。那从民间三国的角度,是这样的一个思路:你曹操本来就应该砍头,可是你不砍头,就割了那么一点头发来敷衍了事,完全是欺骗舆论。
所以《三国演义》就用了“诈术“两个字来对这个情节加以解读。实际上这就是历史的三国和民间的三国合在一起之后所造成的一种有趣的现象。这是我们讲的第三点。
第四点,那就是民间的三国当中,诸葛亮为什么有时候稳重,有时候又显得轻薄?
历史上的诸葛亮,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稳重的政治家。这个稳重的政治家不仅表现在他的人生态度,我们经常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表现在他的作风,那就是诸葛亮一辈子没有冒过险。
而且他是一个非常勤勉的政治家。他做了宰相以后,有很多具体的事情还事必躬亲。所以有一次主簿杨荣就给诸葛亮提了一个批评意见。这个杨荣的意见是说您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您应该操心那些大的事情,至于小的事情应该放手让部下去做。您如果大小事情都抓,一定会把自己的身体累垮的。
当时诸葛亮的回答是,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受先帝的知遇之恩,总想把先帝委托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我总担心别人没有像我那样的一种敬业精神,所以我每个事情都想亲自去做。
这样的一个诸葛亮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非常稳重的政治家的形象。但在《三国演义》里我们经常看到,诸葛亮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很轻薄,很轻浮的样子。
比方说有一次刘备要到东吴去成亲,刘备有些担心,说万一我到了东吴之后,被那个孙权和周瑜软禁起来,我回不了益州怎么办?结果这个时候诸葛亮仰着头大笑说,说周瑜虽然能够用计,但是他不能翻出我的手心,我已经都布置好了,周瑜他不会有什么能耐,我能让主公既娶到一个媳妇,又能让你安全的回来,你放心的去吧。这样的一种语调不像是跟领导说话的语调,也不像是一个政治家的语调,那我们要问,为什么会有两个不一样的诸葛亮?
我们的答案在这里。那就是历史的三国是稳重的诸葛亮的来历,而民间的三国是那个有点轻薄的诸葛亮的来历。民间的三国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诸葛亮塑造成了这样一个形象,他们认为这样的形象才与诸葛亮相称。这个是我们讲的第四个小点。
上面我们讲了四个小点,主要对历史三国与民间三国在《三国演义》当中结合所产生的有趣现象做了一些介绍。比方说义释严颜的张飞跟那个怒鞭督邮的张飞是一个张飞吗?为什么诸葛亮有时表现得那么稳重,有时又表现得那么轻薄。
下一讲我们要对掌故的三国来做一些考察。所谓掌故的三国那个“掌故”,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喜欢听掌故的那个“掌故”。它有点像故事这样的一个意义,但是它特指某一类有韵味的故事,有韵味的故事才能够叫掌故。在掌故的三国当中,我们会提到毛宗岗喜欢的是些什么样的掌故?他又为什么喜欢谈论掌故?
我是武汉大学的陈文新,我在喜马拉雅等你,欢迎你收听下一讲。
你听七天就能够得到VIP会员,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随便听,想听多久都可以!!!!!!!!!!!
个人觉得讲得也太平淡了
考虑一下可以听这个课
说不完的三国,刘备究竟是什么样的枭雄啊?真假莫测,雌雄难辨!
很有道理!
课讲的太好了,感谢老师,感谢喜玛拉雅
音乐听的很嘈杂
从细节中认识三国,老师讲得真好
听易中天谢涛的三国才够好
一个语调读下来,听的好累。听完易中天,再听这个,简直无法忍受。
願得此身長報國 回复 @sunny_fn: 你不想听可以不听,陈老师讲得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