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冯骥才散文:老人和狗

11 冯骥才散文:老人和狗

00:00
07:08


我为冯先生画的漫像↑↑↑



狗屎成了西方大城市的麻烦之一。

风光如画的街头,一大摊狗屎常常败坏了人们的兴致,慌忙躲避开的视线即便落在花树掩映中一座优美的铜雕上,感觉也是异样的不舒服了。

愈来愈多的人对这狗屎表示不满。问题提到市政府的议事厅,要求对胡乱拉屎的狗的主人课以重罚,极端者甚至呼吁立法,禁止狗出家门。对此,狗的主人们激烈地反抗议,说:“除非把我们也锁在家里。”

争执自管争执,如今在这些城市,到处可以碰到人牵着狗儿上街。狗的模样也是千奇百怪,有的矮小才过脚面,有的壮伟高可齐腰,有的光滑漂亮,有的奇丑无比,全是主人的爱好。

时髦者像园丁修饰灌木那样,用剪子修剪狗毛,搞出各样形状。有时脑袋修成圆的,身体修成方的,甚至还要染色,成了五颜六色的怪物。

食品商店有专门给狗食用的罐头,狗病就医一次往往需要数百美元。

狗上学就更贵了。学校分小学、中学、大学,学习各种讨人喜欢的本领。大学还要学几种外语,当然只学听,无法学说。

此外,还有狗的美容店,通常的服务项目是洗澡、理毛、烫卷和染色,所收费用比起人的美容只高不低。

这些打扮得十分讲究的狗儿们,逢到主人有闲,就给牵出来溜达。偶在街上迎头互相碰到同类,便拿湿乎乎的鼻子闻闻对方,大概也是打招呼吧。

主人们为它们不少操心,在那些禁止狗屎的城市,一旦狗蹲下来出恭,主人要蹲下来马上把狗屎收进纸袋子扔进秽物箱。这样麻烦为了什么?

古来养狗主要为防贼。外出买东西办事把狗锁在车里,贼人不敢撬车。但今天西方养狗盛行,大多还是作为生活的安慰。

西方人与人疏远冷淡,独居很多,寂寞是心头难以驱散的阴云,狗便成了忠实的朋友。因为狗不会骗他,不会有名利要求,不会对之提防,反而通晓人性,了解他的习惯,帮他做事,并给他以无穷乐趣,生命尚需以生命为伴……

在科隆我住处对面有个老妇人她养只肥大的白狗。每每她坐在屋里需要什么一招呼狗便给她取来还会开关门拉抽屉开电视。天天早晨还为她拿报纸到不远一家店铺买面包。

那天早上,正巧我看见她站在门口,那只大狗嘴里叼着报纸朝她跑去,她咧着嘴笑得好高兴。我想,如果这狗换成她的孙儿岂不更好?但是,西方人的孩子长大后就离家独闯,孤独的老人何以安慰晚年?

在汉堡,一个朋友领我爬到他的顶楼。那顶楼原住着一对老年夫妇,两个月前贫病交加先后死去。他俩多年相依为命,谁也不知他们有无子女。死前都老而无力,无人照料,据说一年不曾洗澡。死后也没人认领遗产,东西被有关部门处理时,发现枕头下藏着三万马克,冷冰冰的钱是两位老人活着的唯一依靠。

我去时,屋内已然空空荡荡。我无意间发现地上扔着一把旧钥匙。这钥匙曾是哪个箱子柜子用的?它曾锁着这两位老人什么秘密?无从得知。

我心里陡然一片凄然和苍凉感到压抑得很忙和这朋友走出房子散步远远却见湖滨公园草地上几个老人正在与他们的狗做游戏。

我忽然深深懂得狗在这世界上特殊的存在价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睿泽255132754

    喜欢听到你的声音,与你相伴,听你读冯爷书,畅亮贴地气,舒服值了

    静读听书 回复 @睿泽255132754:

  • Total_pl

    静听静读,享受啊

    静读听书 回复 @Total_pl: 谢谢您

  • 张子推

    京津大家冯骥才

  • 1308221xdfh

    相伴

  • 凯山己几

    好听,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