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

00:00
03:02
游客朋友,咱们现在来到的是第二展厅: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佛教,它分为东魏迁都和佛教中心东移、全盛的邺城佛教两个单元”。 石窟场景艺术再现复原了响堂山石窟开凿的场景,它被誉为“河北的敦煌”,位于邯郸市峰峰境内,是北齐皇室来往与邺城到晋阳之间沿途休息的行宫。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丞相高欢挟持孝静帝迁都到邺城,而此次东迁的人口众多,除了王公大臣,士卒百性外还有洛阳城内大量的僧尼也随着一起迁到了邺城,随着洛阳佛教的输入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皇帝与高僧借着洛阳开凿石窟的风气,在邺城大兴佛事,开窟造像。响堂山石窟是北齐王朝留下最大的艺术宝库,而这里就是人们在开窟造像的一个场景。 我们再来看一下造像塔,它是2012年,北吴庄造像坑中出土的一尊,被专家称为“世界罕见、全国第一”,仅存的这部分重量达到了600余公斤。造像塔在古时候是为了供奉佛像而特殊凿刻出来的,集塔与佛像于一体的形式。这尊造像塔的四个角应有四根柱子,类似于四面龛,每一面都有主尊的雕刻,分别是“三佛一菩萨”造像。这尊造像塔虽有残缺,但仍然向我们呈现出了众多的佛教元素:上方的飞天,底部的神兽、力士、神王像等等,整体呈现出了一片佛国景象。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弥勒倚坐像。弥勒最初是位菩萨,释迦牟尼涅槃后,弥勒坐等成佛、普度众生的形象。这是一尊北齐年间的通体贴金倚坐像,呈现出当时服饰雕刻的固有特点——曹衣出水。“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好的,以上就是第二展厅的介绍,现在您可以欣赏一下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稍后我们继续游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