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到“赵氏报恩殿”看一看程婴、赵武在藏山隐居的十五年中,程婴是怎样既当爹又当娘把赵武抚养成文武双全的晋国正卿的。十五年后,赵家平反昭雪,赵武又是怎样为程婴、公孙杵臼等八义士守孝三年,知恩图报的。当年程婴抱着赵孤,辗转逃到鲜为人知的仇犹古国盂山,也就是如今的藏山,在藏孤洞内开始了他们艰难而又漫长的十五年隐居生活:当年赵武不足百日,不能单独进食,程婴一个大男人每餐要把向当地百姓讨来的小米稀饭咀嚼后嘴对嘴地喂给孤儿,为防孤儿营养不良,还经常挖些野菜,采些榆叶、桑叶熬成菜汁喂养他,奶奶庙的三位奶奶知道了程婴育孤的艰难,便化作以往的原身,轮流帮程婴照看孤儿。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儿渐渐会笑了,会跑了,会说话了……据说孤儿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稚声稚气喊程婴:“爹!”您也许体会不到,这一声“爹”叫出了程婴几多辛酸,又几多欣慰!程婴噙着泪花,喃喃自语:“赵氏复仇有望了!”时光荏苒,日月交替,赵武在程婴的精心抚育下渐渐长大,他聪明伶俐,机警可爱,程婴觉得该是教他习文练武的时候了,每日五更之时,赵武就开始习武练剑,白天程婴教赵武识文断字,到了夜晚,两人盘膝而坐,程婴给赵武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当赵武长到十五岁时,已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英俊少年。直到晋景公十七年时,在韩厥元帅的引见下,将程婴和赵武接回晋国国都,赵家得以平反昭雪。前面提到,程婴拔剑自刎后,赵武抚尸痛哭,想起程婴为救自己背井离乡,舍家弃子,十五年来身负背信弃义的骂名,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长大,今日赵家平反昭雪,他不贪恋富贵,孑然西去,赵武悲从中来,决意服孝三年,以报养育之恩,以表感激之情。我们看到这幅画面就是赵武一路执香,三步一磕头,五步一叩首,不远千里将程婴,公孙杵臼的灵柩迎回藏山安葬,沿路百姓有感于这幕长达十五年的人间悲剧,纷纷祭祀。而赵武用他纯忠至孝的忠义之举表达了赵氏一族忠孝爱国,知恩必报的高贵品质。赵武服孝期间,曾在盂山修祠立庙,正殿内专供程婴、公孙杵臼,并为其它几位义士建专庙,让他们永受人民崇敬,世代享受人间香火,并把赵家平反昭雪的农历四月十五定为庙会日。每年庙会前夕,他号召晋国百姓精心布置庙会,打扫殿堂,并为众义士缝制新袍、细做贡品,邀请乐队戏班助兴,民神共乐。游客朋友,感恩殿的故事就为您讲到这儿了,咱们接下来继续游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